正文 赶赴军营

    边上的书吏赶忙答应一声,迅速动起了笔杆子。不一会儿,一份清晰的供词就已抄好,然后由人送去狱中让李兴等人画押。而趁此机会,杨晨则看着正德:“朱公子,接下来你打算去哪儿?以在下之见,还是赶紧往南回京去吧。”

    “这个嘛,我觉着既然身在这偏头关里,又恰逢其会,我总得等事情有了结果后再走吧?”正德眼珠子一转,却有自己的看法。

    见天子心意已决,杨晨和朱暄两个小臣子自然不敢苦劝,只得应了下来。不过杨晨心里已经有了打算,等回去后,就让人赶去大同报信,现在也只有杨一清这样份量的重臣能劝导天子速速离开了。而在此之前,自己要做的就是确保皇帝的安全。

    就在这时,正德又突然道:“对了,既然你们想留我在此,那不如待会就让我一起去军营拿人吧。我手底下的这些人倒也有些能耐,或许能在此事上帮到你们。而且我来此两趟,可还没去军营里看看呢。”

    “啊……”朱暄闻言再次变色:“这怕是不妥吧,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还不好说,要是万一闹出什么兵变来……”

    “哪有那么多的万一?我相信我大明的军队还是忠心朝廷的,他们怎么可能因为一些宵小之徒就乱来呢?就这么说定了。”正德却根本不给他们以继续反对的机会,说着还把脸给板了起来。

    再不着调的皇帝那也是皇帝,他既拿定了主意,那就是圣旨,岂是杨晨和朱暄这两名臣子能够反对的?所以他们在略作为难后,还是答应了下来。而看到他们那为难点头的模样,朱厚照却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只看刚才县衙里的一番唇枪舌战,就可知此事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那等去了军营里,说不定又是一场热闹呢。而他,是最喜欢热闹的人了。

    杨晨二人可不知道正德居然怀着这样的心思,虽然觉着让他一起去军营拿人有些冒险,但又因为现在能把皇帝留住而感到一阵心安,只要他不再乱跑,再让杨一清大人赶紧派人过来劝他返回京城,则他们身上的担子也就卸下来了。

    至于军营那里,想必有了那些供词,一切便不再是问题了吧?毕竟千总雷鸣一向还算正直,不可能为了那些贪心不足,坏事做尽的家伙便干出颠倒黑白的事情来。

    半晌后,手下的差役便带了已经签字画押的供词回来。于是,他们便不再耽搁,匆匆就出了衙门,直向北城的军营而去。

    只是这次的队伍却有些古怪,咱们的县尊大人并没有坐轿,而是显得颇为勉强地骑着马赶路。倒不是因为他急着想把事情解决掉才选择了骑马,而是因为正德他坚持要骑马赶路,那身为人臣的朱暄自然不好坐轿了。

    于是,今日的偏关县大街上就出现了惹人瞩目的一景,堂堂的一县县令居然别别扭扭地骑在马上,带了人往前赶,而且时不时地,他还要神色紧张,手忙脚乱地折腾一番,以免自己从马背上跌下去,只是这么一来,在旁人看来就显得越发狼狈不堪了。

    好在这偏关县不大,从县城所在的中间位置到北城军营也就几里路程,很快这一行人就来到了军营的辕门之外,这才让朱暄松了口气,在一勒缰绳,让马停下后,忙不迭就滚下了马鞍。只是在着地后,双腿已然有些发颤了,险些都要站不稳了。好在此时有杨晨出手扶了一把,才让他没有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丑。

    冲对方一笑以为感激之后,朱暄才正了正衣冠,拿出自己的名刺,让一名差役递给了守门的军士。

    对于突然而来的本县县令,守门的军士明显觉着有些意外。要知道官场里向来讲究个王不见王,哪怕再小的地方,一旦有两个地位相当的行政官员都会互相避免相见的。而且,以如今朝中文贵武轻的态势,即便有什么事情,作为县令的朱暄也不该亲自跑来,而是派个手下传话而已。

    不过这种大人之间的事情也不是一名小小的守门军卒能过问的,所以在接下名刺,知道了朱县令要见雷千总的意图后,守门之人就赶紧回身往里走,赶去报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