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面有人

  而一旦主题的表达缺失了故事作为遮挡,就会使得主题过于直给,几乎是怼在观众脸上给人上课。于是,这些导演们又要想办法把自己的表达欲收起来。

  收到哪去呢?人物和氛围里。于是,我们就能看到北电导演系出身的这批导演的一个共同特点:作品的故事性极弱,全凭人物和意境去支撑。

  陈歌就是其中代表人物,电影里的故事和导演自身私货结合的不够好,不够贴地气的哲学思考和抑不住的人文关怀充斥电影,讲述的重点全都是人物和人性。

  除了几部比较有名气的,陈歌没有参与剧本创作的电影,故事性都很差,其中大名鼎鼎的《无极》就是他自编自导的,普罗大众包括高云也看不惯……但他的江湖地位已经摆在那了,已经可以不受市场的束缚,更加专注于自我,自顾自讲他想的东西就行。

  所以,即便现在的陈歌越来越自嗨,拍一部赔一部,很多资本都恨死他了,但人家挂靠国字头中影,也根本不愁没片拍。

  冯小炮对陈歌有过一段知名评价:每个民族,都会有这么两三位爷,国家再穷也得养着。任务单纯,只有一项,要拍就得拍对本民族极具认识价值的史诗,根本就用不着考虑娱乐性,越深刻越有认识价值。这样的一位爷,你劝他平易近人就等于是害了他。

  “叮铃铃~”

  眼下,这位大爷就给高云来电话了。

  “高董事长,在忙什么呢?”

  陈歌嗓音很低沉,很有磁性,讲话速度慢但底气很足,这是早年间做演员的深厚台词功底在发挥作用,有一种老男人的魅力,配合着略带调侃的语气,让人很难不产生好感。

  充分说明了只要别提《无极》这俩字,陈导演一向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一副知识分子的做派。你要是提了那就完了,眼睛发红、六亲不认、逮谁咬谁,不咬死都不带松口的……

  《少年陈歌》。

  高云一边在电脑上看着这书的电子版,一边道:“在看您的书呢,《少年陈歌》,想学习学习,丰富下人生感悟,同时以此为判断,预测预测我投资《长津湖》能拍成什么样。”

  《长津湖》是由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八一电影制片厂等联合摄制。由陈歌、徐客、林超先,联合监制、联合导演,吴晶领衔主演的抗美援朝电影。

  影片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

  没错,云起影视对这部电影进行了参投,高云再度投资了抗美援朝的片子,也实在是没办法,现在特殊时期,大片基本都是上级任务指派的同类主旋律题材。

  但高云能投资这部片子和《金刚川》一样,不是看中总导演陈歌,而是看重了徐客和林超先。这两位之前拍过不少主旋律电影,票房和口碑都很不错。

  高云对这部电影预期不高,他长记性了,让云起在审核方面加大力度,如果再出现之前的问题直接干预修改,只求别重蹈覆辙,亏赚都无所谓。看看书也只是心血来潮……

  导演作为电影的创作者,需要有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而导演的个人经历对其作品往往影响巨大。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导演电影背后的故事,或者想要做一名导演,就需要先从了解那些知名的成功导演开始。

  闲着也是闲着,高云正巧刚才会儿功夫看到了陈非,便索性拿起他爹所写的《少年陈歌》,这本代文学史唯一收录的自传体散文,也是影视圈内流传甚广的书籍阅读了起来。

  有一说一,文字是真的强,文笔之优美、思考之深沉、情感之细腻,那股灵气跃然纸上。

  高云越看越觉得陈歌真是入错行当了。

  此时在电话中提起,恰巧间接性的、委婉地拍了陈大导演一个马屁,正拍到得意之处,谈话氛围骤然热络……

  “哈哈哈,拙作,拙作罢了。”

  陈歌想谦虚,但又压不住,转头夸赞:“比不上你,语文148分,清华北大要特招,我当初语文要是你这个成绩的话,早就进北大中文系了,哪里会去什么北电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