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雪灾

 张东峰和姚丹来到了平江山庄,沈听已经提前将房间整理好了。

 这是一套两居室的套间。外面是客厅,里面是卧室。还有一个小厨房、一个卫生间。

 “这里不错!”张东峰说的是真话。

 他来平江区前,听说挂职干部都是住宾馆的,直接包了一个单间,没想到这里却是一个套间了。

 张东峰原先就对个人生活比较注重,后来受了欧阳海燕和徐柔的影响,更加注重生活质量。

 姚丹打出一个电话,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女服务员,后面还跟着山庄的老总。

 姚丹介绍老总名叫方涛。

 “这是小唐”,方涛指着服务员介绍道,这个女孩子看起来年龄不大,“以后,就由小唐来照顾张书记。”

 “这个就不必了吧,姚主任,我一个人能行。上大学时,现在虽然成家了,还都是一个人的”张东峰望着姚丹。

 姚丹笑道:“那是从前。现在情况不同了,你是平江区的领导,工作全部开展起来,会忙的没有时间!没人服务不行。小唐,要勤快点,知道吧?”

 “知道”,小唐抬头看了一眼张东峰,然后去把床角的被子稍稍拢了拢。

 方涛又简单地吩咐了小唐几句,说道:“张书记有事,也可以直接找我。为领导服务,本身就是我们的工作。”

 “也好、也好。时间不早了,姚主任,我看……”张东峰说到这里,姚丹便接话道:“张书记也累了吧,你休息,我们走了。”

 这些人出去后,房间里恢复了清净。

 空调开着,显得非常暖和。

 张东峰四处看了看,干净,整洁,宾馆就是和家里不一样,看着舒服。

 他放了热水,好好的泡了一会,浑身感到一阵轻松:“两年、两年,就从现在开始了。”

 几天后,漫天的大雪,在黄昏时更大了。

 宋德胜书记正带着全区的干部群众抗雪,作为副书记,张东峰心里想的也就只能是抗雪了。

 张东峰用了四天的时间,将全区的十个乡镇全部跑了一遍,一方面抗雪、一方面也了解相关情况。

 秘书沈听说,张书记真是一个高效率的领导,四天跑十个乡镇,简直不敢想像。

 平江是全省较早的乡镇撤并试点区,原来有二十多个乡镇,宋德胜私下的理由是“记这些乡镇领导的名字就烦”。

 摆在明面的理由是宋德胜认为现在讲究的是服务、是效率,搞这么多乡镇,无非是多一些干部、多一些级别。

 平江的改革得到了省委的肯定,中组部也进行了通报。

 但是,平江当地的干部都知道,宋德胜书记的这个改革并不是十分成功的,主要是这些人都还在。

 实施的改革很多,比如机构改革,就已经进行了好几轮,只是收效甚微。

 并不是改革的方案不行,也不是没有改下去,重要的一点还是一个字:人。

 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每改革一次,居然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改革时单位看起来缩水了,可是改革后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增加。

 这次,张东峰到乡镇去,看见有的乡镇居然在三个地方办公。

 他好奇地进行打听,说是划在镇里名下的人员,有三百多。

 既然合并了,又不好还分在原来的地方办公,就只好在目前的办公大楼边上,不断地租用企业的厂房,或者是民房。

 一圈下来,张东峰发现全县所有的乡镇,办公场所没有少于两处的。

 规模大一点的乡镇,工作人员有三四百人;规模小一点的乡镇,工作人员也有两百多人。

 合并前的乡镇委员,现在也还都是委员,否则的话,当初的撤燕压力实在太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