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里来人

 黄处长的话里就明显的有话了,虽然短,但包含着的信息量大。

 范学明看了看宋德胜,宋德胜又看了看张东峰。

 “黄处长,我敬你。”张东峰笑着让服务员满了酒,热情地说道:“今天我刚到平江来,黄处长就到平江指导工作,这是缘份。为此,我要敬你。”说着,一仰脖子,杯中酒全部喝下。

 黄处长同样笑道:“张书记好酒量。”也喝完了杯中酒。

 张东峰又满了一杯,说道:“我到平江来,既要宋书记的关心,更要省级部门领导的支持。黄处长,我再敬你第二杯。”

 黄处长似乎感到了张东峰的能耐,便摆了摆手说道:“我不是什么领导,我们平级,平级而已。”

 “黄处长,那可不一样,我在基层,你在省里。来、来,喝了。”张东峰酒下去了,望着黄处长把酒也喝了。

 范学明感激地看着张东峰,宋德胜也看着,眼神里有些说不清楚的意味。

 张东峰又满了第三杯,说这杯是为了清念实业集团,为了黄处长对这个项目的关心和支持。

 张东峰的这些话说得得体大方,范学明心想: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家伙。

 他先后见识过了多任到平江区挂职的领导干部,张东峰就凭这一会儿的表现,就够得上出色的了。

 挂职干部对企业的重要性,范学明是知道的。如今的体制,什么项目都得上面批。有些项目虽说名义上说不批了,只要备案就行。可是,你不批,上面就没有这个项目的位置,在安排资金时,根本就不会考虑。

 近几年来,国家对企业的扶持资金逐年在增加,就看谁有能耐,谁能争取到。

 平江区就有个别企业,生产只是应付,一门心思花在搞项目上。

 每年搞成一个两个的,仅无偿资金这一块,就相当可观。搞项目经济,已经成为一些企业的最大馅饼。

 清念实业集团原本没有多在意,范学明之所以取名清念,就是打算清心无念地发展实业,可是架不住其它企业隔三差五地从华杭市、曲江省的相关部门争取到一笔笔资金,他的心理就不平衡了。

 这些钱,不争取白不争取,真金白银呢。

 于是,范学明专门从省里高校聘请了三个顾问。

 说是顾问,其实就是利用他们的关系,为企业寻找合适的能得到上面首肯的并且能找到资金的项目。

 聘请顾问也是很有讲究的。要么是名气特别大的,能在某一个行业起主导作用的;要么就是不仅仅科研有一套,还谙熟于人事,特别是对上层人事,对握有审批权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厅处级干部们,都能说上话。

 项目经济催生了顾问经济。

 企业到底要顾问提什么意见?顾什么?其实都不必。

 这些顾问就是在项目论证时,说几句话;拉几个同样是专家的人,签上字。接着跟省里主管或者负责此项目的厅处长们打打招呼。反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关系,顾问们的招呼往往管用。

 上了一定规模的企业就会有几个顾问,有的企业甚至达到十多个,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至于顾问费,倒是秘密。

 张东峰敬了黄处长,当然还要敬一回宋德胜书记。

 宋德胜说道:“家里人,就不敬了吧?”但手却端起了杯子,张东峰谦和地说道:“你是书记,是班长,当然得敬。”

 “哈哈,张书记到平江,看来是来对了!”宋德胜一边喝着酒一边笑道。

 “我可是冲着宋书记来的!”张东峰顺着宋德胜的话回了一句,这句话让宋德胜笑得更明朗了。

 黄处长也端起杯子,说道:“张书记,早就听说大名了,全省最年轻的组织部长,现在是全省最年轻的副书记,今天一见,果然不同凡响。来,我敬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