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考察

 对江东这样的农业县来说,国家近年来农业投资的项目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下来,一是农业局,一是农办。

 在许多人眼里,农办是一个难得的肥缺。

 沈高曾任县府办副主任,欧阳明辉支持沈高列为此职的考察人选。

 测评过后,张东峰找乡里几位主要领导谈话,摸清干部的思想基础情况,了解乡里的发展思路,结合天胜乡的情况再思考干部的构成和配备。

 因为是中期调整,张东峰向县委提出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前提下,借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的领导干部配备。

 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每乡配备一名熟悉党务工作的副书记、一名熟悉经济工作的副乡长和一名熟悉农业工作的副乡长,提拔一名年轻、或非党员的年轻女干部出任乡镇副职,做为县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

 干部培养工作要有前瞻性,张东峰觉得这个思路就有前瞻性。

 完成与主要领导谈话后,张东峰叫沈高给找了一间房,想躲在里面清静一会儿,电话却不让他清静,不断有县级部门或与张东峰要好的朋友打电话过来,说与张东峰久不碰面,邀约晚上一起吃饭。

 不早不迟,偏偏在这个时候请吃饭,醉翁之意不在酒,张东峰以下乡蹲点为由,婉拒了他们的要求。拒绝一个又来一个,弄得他不胜其烦,最后干脆关掉手机。

 考察组完成了所有的工作要回城,沈高强留考察组吃饭。

 李小华说考察组有纪律,不能接受任何被考察单位和考察人的宴请。

 沈高找到张东峰,提议:“张部长,乡下哪来什么宴请,不过是农家一点粗茶淡饭,村里的支书也想见见组织部长,请示农村组织建设的相关问题。”

 这是一条张东峰无法拒绝的理由,夯实基层政治基础一直是张东峰解不开的心结,他可以拒绝县里的干部,却无法拒绝农村支书。

 张东峰点了点头,说道:“加强农村组织建设也是这次考察目的之一,就借这次机会,探讨农村组织建设工作。”

 民以食为天,本来吃饭不需要理由。只是某些饭局需要理由才能吃得心里踏实,张东峰为考察组接受宴请找到了堂而皇之的理由。

 人事无小事,人事调整往往牵动着干部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考察组不得不慎之以慎。

 尽管机构改革只是对县级部门,江东县委把乡镇、街道纳入考察范畴有两个目的。一是考察预备调整和提拔的对象,并借此对各乡镇、街道的工作进行系统考察。二是通过考察发现人才。

 第四小组负责考察三个乡镇,原定三天时间,计划不如变化,除了天胜乡比较顺利外,其他两个乡镇在考察中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

 事关重大,张东峰不敢以思想和价值取向对这种事件定性,通过有线电话找到在躲在清元山的郑冠华,请示如何处置这类事件。

 “水至清则无鱼。”这是郑冠华听完张东峰的汇报说出的第一句话。

 张东峰觉得郑书记的内心在悄然不觉地发生变化,他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地获取政治上的前途,开始注重起经济利益,甚至极有可能利用权力牟取私利。

 绝大部分腐败与建筑有关,原来郑冠华只把握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把握建筑风格,现在,郑冠华对江东县的一些项目,从图纸设计,到建筑商的选择都会作出具体的指示。

 如果不称意,郑冠华甚至直接会否决一个工程项目。任何行为都与一定的利益相关联,张东峰觉得郑冠华的这些异常行为,并非单纯的行政和领导行为。

 现在郑冠华说的这四个字暴露了他内心的这种转化,暴露了价值的取舍,张东峰不置可否。

 对于自负的郑冠华来说,谁越反对他,他越会在牛角尖上渐行渐远。为此张东峰越来越多地选择沉默以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