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变与炮击

 顺治皇帝的北狩给予清廷本就不多的威严沉重的打击,这下是不仅各地的百姓了,就连官员和乡绅地主都对清廷失望透顶。

 这本是南明朝廷北伐收复失地的最好时机,但苏言和孙可望之间都在相互防备,而没有全力组织北伐。

 孙可望将直属他的军队前部调到了湖南境内,重兵云集防备苏言发难,而苏言也从福建、浙江、江南三省调动新兵,每省组建一旅,合并为第二镇调往湖广。

 虽然他名义上是要攻伐湖北的清军柯永盛部,但南明内部的众多官员都看出来苏言的真实目的极有可能就是连日来调兵遣将的孙可望。

 不过苏言虽然这边防备着孙可望,却也没有错失北伐良机,他将北伐军务全权交给张煌言,给予张煌言便宜行事之权,命其北伐山东。

 一直到五月下旬,张煌言才在凤阳誓师北伐,其麾下三路大军越过黄河攻入兖州府地界,兖州清军皆望风而降,短短数日便攻占了多个县城,并攻克济宁州,兵锋直指兖州。

 山东总督张存仁听闻明军北伐之噩耗,顾不上清缴山东此起彼伏的义军,匆忙调遣还在鲁东剿匪的山东巡抚夏玉领军驰援兖州。

 但那夏玉也不是傻子,他清楚明军在江北的战绩,不是好惹的对手,因此在接到张存仁的命令后,他虽然奉命驰援,但路上磨磨蹭蹭的,正常来说行军一天能够走三四十里,可他偏偏就走个二十里,还走走停停,眼睁睁看着兖州城陷。

 像夏玉这样的官员和将领在顺治北狩后冒出头的比比皆是,清王朝还未到鼎盛期便被打断了脊柱迅速衰弱,每个人都能够看出清廷气数已尽,自然没人愿意为其效死殉国。

 时间很快来到六月初,在夏玉的消极抵抗和各地清军的望风而降之下,兖州府大半皆被明军收复,还在曹州苟延残喘的榆园军残部也赶往兖州拜见张煌言,主动表示希望能够加入明军,共同对抗清军。

 对于这些主动来投的榆园军残部,张煌言自然是热情款待,当即允诺了对方的请求,将榆园军编入军中,给予军械粮草,让他们能够安心修整。

 张煌言在山东捷报频传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南辰州府境内,永历皇帝的车队正准备渡过舞水,却没想到暗处中已经有许多双眼睛盯上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