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

 但是,对抗这种警示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释放má • zuì 剂,这类是针对痛觉的、暂时消除痛觉的物质,也是许多寄生生物都具备的反警戒的功能。

 把má • zuì 剂的范围扩大,理论上,一切消除排斥反应的方法手段,都可以视为má • zuì 。

 砸晕了也是一种物理má • zuì 。

 血龙们,最为突出的能力,就是这一方面。

 地行之前就演化出了,能够致使目标意识狂乱,一定程度上受到自己支配的能力。

 将友方视为敌人——增加攻击性,扩大“入侵”的识别范围。

 将敌人视为友方——减少攻击性,降低“入侵”的识别范围。

 理论上,是这样。

 实践上,并不是那么好处理。

 并非是地行自己做不到。

 而是血龙们做不到。

 地行自己有时间,有精力,有耐心去一处处进行仔细地编辑修改,但是,血龙们不说有没有这些知识,就算有,它们也不一定会去做。

 唯一的办法,就是“模块化”,“触发式”。

 识别到某些标志性的基因,就将这些基因剪除,然后将自己携带的基因整段注入。

 怎么注入?把一个个基因都模块化注入?

 这种办法,毫无疑问是个笨办法。

 的确,一般来说,细胞在初始阶段之后的分裂复制,就基本都是分裂之后的细胞再进行分裂。

 不一个个注入,基本上不可能做到替换全身细胞。

 之前提及过的“忒休斯之船”。

 生物身上的细胞,是有凋亡期限的,并不是从这个个体出生到结束就一直陪伴这个生物的。

 替换血管,实际上应该叫“替换造血细胞”。

 血龙的寄生、共生,主要的目标,是替换那些作为干细胞的细胞对应组织器官。

 而血液,又是能够流经全身、流经所有细胞的一条重要交通网。

 地行需要的“活体转化”,就是要通过血管网作为通路,把作为基础干细胞的修改后细胞,运送运输到全身各处。

 当然,也可以不用那么着急。

 只需要替换掉目标的生殖细胞,从下一代开始。

 把几十万亿的细胞都替换掉,是个大工程,但只替换精细胞卵细胞之类的,工程量相对就要小很多了。

 不过,地行的选择是双管齐下。

 活着的,也要转化。

 在宿主失去排异反应的时候,那么,作为“寄生者”或者“共生者”的血龙们,就要执行保护宿主的工作。

 但是,并不需要太多保护。

 宿主因为抵抗力下降而出现一片片细胞、组织死亡的时候,正好是血龙们把新细胞替换进去的时候。

 表现上,大概就是生一场大病之后,变得更强了?

 等到全身细胞都被替换掉大半之后,血龙们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宿主还活着,并且还变得更强大了,记忆和意识变了,但没完全变。

 地行的目标也达成了,把自己需要储存备份的基因注入了它们体内,让它们成为了一个个活体基因仓库。

 皆大欢喜,不是吗?

 &:被寄生者赢了两次,地行只赢了一次,共赢,共赢(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