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难当_

其次是士气,士气弱,便是从心理上已经打输了,哪怕敌人只使出三分力,他们也未必敌得过。

经历过一场败战的南晋军就面临着这两点危机,他们败得太快太突然,以至于对自己对将领失去了信心,即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阵地,也没能激起他们的自信心。

太子昭这一次并没有低调隐瞒身份,而是大张旗鼓地走进军营,报上名号,骑着高头大马降临在那偏远的阵地中。

一时间,消息传遍军营,人们对太子殿下的信任显然超过了年迈的鲁国公,更何况,太子御驾亲征,所起到的激励作用可不是一点半点。

“大王,臣建议召回鲁国公,由殿下率领大军收复失地!”有大臣提议。

“大王不可,殿下虽然有作战经验,身份高贵,可到底年轻,如此重大的战役,还是派位老将军才好,而且,依臣看,应该将太子殿下召回,边境如此危险,太子殿下的安危为重啊!”

这一天的朝会,只围绕着这一件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支持太子称帅,执掌帅印的,也有强烈要求太子殿下回宫的,倒是忘了楚州失守,南晋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够了!”南晋王头疼地吼了一声:“太子是走是留全凭他自己的意愿,寡人管不了!楚州失守,北越下一次会攻占哪座城你们可想过?十二万大军,北越是什么时候召集起来的,又是什么时候到边境的,你们可派人查过?”

群臣默然,这些问题他们自然不知道,而且在场多数是文官,对打仗的事情根本不了解,又怎么能提出好的建议呢?

如衡国公、安国公等老将领,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换位思考,换成是他们领兵镇守楚州城,能做到万无一失吗?

楚州城的失守给大家敲了一记响钟,他们已老,思维跟不上,体力跟不上,再让他们领兵出战未必是好事。

“大王,边境路途遥远,消息传递一来一回也要一个月,此刻我们收到的消息很可能已经没有用处了,既然鲁国公没有要求援军,想来是能应付得了敌军的。”此时还能保持理智的,也只有少数几个官员了。

南晋王将前线传来的线报交给丞相,“爱卿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准备好,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许轻言战败,在全国范围内征兵,凡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男子,非家中独子者皆可入伍。”南晋王一锤定音,大殿上的争论声终于停了,一个个开始思考征兵的事,对于自己有没有利益冲突。

战争就像是一个联轴器,将各个衙门串起来,鲜少有不被牵连的衙门,因此一打败仗,大臣们各个都心绪难平,激动万分。

楚州城失守,这件事在朝廷上引起的震动远远比民间大,百姓们也只把他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然后猜一猜敌军下一个进攻对象,或者猜一猜下一场战争谁赢谁输,甚至有人偷偷开了赌庄,以战事的输赢xià • zhù 。

倒也不是他们没心没肺,而是战争没有达到他们面前的时候根本影响不到他们什么,就算邺城被攻占了,只要北越不屠城,他们的日子也未必就会过得更差。

说白了,谁当国主对于他们而言真不是那么重要。

不过,在这样粉饰太平的表面下,也有许多暗暗为战争出力的人,他们有的捐钱,有的捐物资,有的积极参军,做一切他们力所能及的事。

自从太子府出了一次主意募捐过一次粮食后,朝廷就专门成立了一个衙门,收集众人募捐的钱和物,经过统计和筛选,分批次送往边境。

唐越有理由相信,这种好事刚开始做都是格外规范顺利的,负责此事的官员也还没有滋生腐败的心思,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很难说了。

所以当初他并不赞同成立这样的部门,只是南晋王看到了募捐的潜力和好处,觉得成立一个这样的衙门无伤大雅,等战事平息后,撤了就好,又没什么大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