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做骑卒 不做辅政

    远征作战什么最重要呢?

    充沛的补给?善战的士卒?或者是英明的统帅?

    这三样确实很重要,但刘襄认为最重要的是带路党。

    没有带路党,连路都不认得,那还打个屁呀!

    所以,除了禁军的一万四千骑兵之外,他还从归化的乌桓、匈奴、鲜卑之中征召了一万骑兵。

    这一万骑兵和度辽营已经在并州北疆集结,就等着禁军过去汇合了。

    他没有倾国一战的想法,所以这次北伐的主力就是这两万九千骑兵。

    运送补给也没征召民夫,而是由后军负责,并抽调了幽、并、冀三州的三万守备军团辅助。

    春季开战,不能耽误春耕,所以只能用马车弥补人数上的不足,自九月开始,北疆逐渐汇聚了一万两千辆,能装载二十五石粮草的辎重车辆。

    一切准备都很顺利,刘襄很高兴,要是崔奕不成天在他耳边絮絮叨叨的话,他会更高兴。

    「陛下,你当初答应过的,要带着我一起征伐漠北,封狼居胥,你不会反悔了吧?不能说话不算话吧?大丈夫一诺千金,可不能反悔!」

    随着出兵的日子越来越近,崔奕心中越来越慌,他没接到随军的诏令。

    「陛下,你连那个曹孟德都带了,你不带我?咱们十几年交情,俺老崔哪里比不过那个矮矬子?」

    「陛下,你上次南征就没带我。」

    「陛下……」

    「你闭嘴!」刘襄实在耐不住这种无休无止的念叨了,没好气的说道:「辅政大臣和行军长史,你自己选。」

    「行军长史!」崔奕一秒钟都没犹豫。

    「你那点出息!」刘襄有点恨铁不成钢的训斥道:「安稳的作一任辅政大臣,为朕看住长安,回军之后就能再进一步。行军长史有什么好当的?你别想着领兵冲阵,不可能的,朕不会让你上阵的。」

    崔奕一点都不在意升不升官的事情,满脸的向往:「封狼居胥啊,当个骑卒都成!」

    封狼居胥!

    貌似没有哪个武将能拒绝呢。

    这段时间,请战的上表就没停过。

    曹操接到随军北伐的诏令之后,大宴三天,以示庆贺,听说做了十几首诗,高兴得不得了。即便他知道,带他去北伐也只是因为忌惮他。

    可这种名传千古的好事,让他依旧兴奋莫名。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这两件壮举是所有武将的追求。

    不,不只是武将,很多文臣也上表请战。

    最积极的竟然是有酒有肉就能醉一天的郭嘉,这个不着调的家伙在军议之后,知道自己不能随军,沮丧得喝酒都不香了。

    居然在散会之后懒着不走,信誓旦旦的表示:「陛下需要一个随军军师!」

    刘襄能理解,因为他也很向往。

    可看着郭嘉消瘦羸弱的身形,非常认真的回答了他:「不,朕不需要!」

    主要是怕他有命去,没命回。

    北伐的主力全是骑兵,朝中的谋士无法适应骑兵的节奏,很可能跑死在半道上,所以根本就没有带军师的打算。

    正月十五早朝,刘襄下诏:立皇子刘晟为太子,命刘虞、荀彧、袁涣、赵云为辅政大臣,协助太子监国。

    下午祭祀太一。

    正月十六,御驾亲征。

    羽林军、屯骑营、羌骑营、色目营,纵马北上。

    光禄勋崔奕、车骑将军曹操、羽林中郎将典韦、虎贲中郎将史阿、游击将军刘能、骁骑校尉孙策、羌骑校尉黄忠随军作战。

    快马沿大道而行,一日百里,直奔

    雁门,半个月后与镇北将军阎柔汇合。

    全军两万九千骑卒,六万五千匹马,驱赶牛羊,背负辎重,出塞北伐。

    四万步卒会赶着辎重车辆,拉着粮草、饮水随军九百里,送过沙地之后,空车返回,下一批的补给会直送赛音山达,并在那里建立辎重转运营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