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国与北伐

    以铜钱全额发放俸禄和军饷之事,在朝会上议了一下,没人反对,因为发粮真的是又沉又麻烦。

    而且粮食也是分种类的,稻子比谷子贵,谷子比麦子贵,麦子又比糜子贵,各地情况不同发的粮食也不一样,这事,委实不太公平,地方上早有怨言。

    以往发了粮食,还得回家脱壳或者磨面,既劳累又麻烦。发钱多好,直接去粮店买米买面,省了大力气了。

    事情很顺利的就定了下来,以偏高于粮价的四十钱每石,发放俸禄和军饷。

    如此一来,朝廷每年要支付军饷四亿钱,官吏俸禄三亿一千万钱,刘襄的私库负责其中的一亿八千万钱,因为禁军、上四军和云帆营是隶属于皇室的私兵部曲,需要他自己支付军饷。

    今年的田税是主粮七千万石,其他实物税卖与各地工坊,收益是一亿两千万钱,商税尚有三月未收,已收缴税款两亿九千多万。

    也就是说,刨除军饷和俸禄,现有结余九千万钱。

    这还没算常平仓赚到的钱。

    没错,用来备荒和平抑粮价的常平仓是赚钱的。

    每年秋收的时候,常平仓会以三十五钱的价格收购一批粮食,用以稳定粮价,以防跌的太狠,以至于谷贱伤农。

    到青黄不接的时节,会以四十钱的价格抛售一批粮食,目的还是稳定粮价。

    一出一进,虽然不会动用全部库存,但以常平仓的体量,刨除损耗、人工,至少是几千万钱的收益。

    去年全部库存四千八百万石,收益三千五百万钱。

    今年的库存是九千万石,预计明年的收益只多不少。

    现在的大汉仍然处于钱荒之中,每年还会铸币九亿以上,这样的放钱速度,至少要持续五到六年,如果南海航线顺利开通,所需的铜钱还得多。

    流通的钱币增多,交易便会更加方便,自然能进一步的促进商业发展。

    刘襄相信,商税会一年比一年高,只用商业就能供养军队和官吏的构想,很快就会实现。

    所以,即便算上养军的口粮,军费和官吏俸禄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

    大汉的经济还算健康。

    他也就能放心的开启各项工程和北伐鲜卑。

    「开始转运粮草,向北疆调拨辎重大车,传令幽州和并州的牧场,今年宰杀牲畜的份额消减一部分,少府出钱购买四千头活牛,两万只羊。」

    命令很快就执行了下去,太仓预留的两千多万石粮食,开始向北疆的军备库转运,大汉的战争重心向北方倾斜。

    虽然南疆的战火再次点燃,可皇帝的意志不容违逆,北伐的各项准备正在按部就班的完成。

    刘襄不会在秋季发起攻势,这个季节正是幼畜长大,牛肥马壮的时候,草原民族的战力在秋季达到峰值。

    这种时候,要避免针锋相对,而且冬季很快就会到来,严冬可不适合北伐。

    最好的时机是寒冬刚过,初春来临。

    牲畜熬了一冬,冻饿而死的不在少数,活下来的也会非常虚弱,牧民要在此时,尽快为自己的牛羊马匹寻找一口青草。

    如果这个时候受到干扰,畜群会再一次的大批饿死,冬春畜群减员太多,夏秋之季便无法繁衍壮大,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整个族群就会灭亡。

    所以,初春才是北伐最好的时机,对游牧民族造成的伤害最大。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南疆的战报一封一封的传来,四万汉军坐镇交州,九万越人南下敌国,临邑小国的占族人,根本无法抵抗这样的攻势。

    首都占城被四面围攻的第二个月,城破,国灭。经过三个月的抓捕,十六万占

    族人被俘,全部送往两湖。

    隆兴三年腊月初八,林邑国除国。

    乐进所部返回豫章,右军返回益州,前军继续坐镇交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