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王叔言,吃亏在眼前

    远在应天府的允熥,伙同蛊雕与青鸾,开启了允炆改造计划。

    而身处黄州牧城内的朱权,却面对着兵临城下的窘境。

    朝鲜的筑城技术,远没有大明那般高明,抵御敌人进攻的手段,自然也没有那般牢靠。

    燕军众人虽未说担惊受怕,却也心情不佳,尤其是习惯了打胜仗的他们,打起守城战,可谓是相当憋屈。

    每日还要饱受城外鞑靼人的羞辱与谩骂,这使得士气变得低沉不已。

    如今的鞑靼人,甚至晚上都不设防,因为他们知道明军不敢前去劫营。

    “父王!再这样下去,我军士气低落,还打什么仗?”

    朱高煦脾气火爆,自然受不得这等鸟气,主动请缨道:“儿臣愿率领精兵一千,前往劫营,定能让鞑子吃瘪,挽回我军士气!”

    夫战,勇气者也。

    朱棣深知这个道理,若是这样消耗下去,不等朝鲜的援军前来,明军便会不攻自溃。

    “十七弟,你看……”

    “守城方为上策。”

    朱权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我军如今就像一颗钉子,直接挡住了鞑子与野人进一步的行动。”

    “这两伙人,向来不带辎重打仗,他们都是抢一路,打一路。如今已经数日没有劫掠,他们的军粮又能撑到何时?”

    “四哥只需每日与将士们谈心,鼓舞士气,不出半个月,敌军肯定会退去。”

    出于对鞑靼与女真的了解,朱权的话并未说错。

    朱棣颔首点头,城中的粮食,足以支撑明军使用一个月。

    可见当初朝鲜官员跑得有多快,连粮食都没有带走。

    倘若不是朱权到来,这些粮食被鞑子拿走,后果不堪设想。

    ——

    鞑靼军营。

    正如朱权所言,别看每日鞑靼人骂的欢,表现出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可自家知道自家苦,哈尔木已经察觉到粮草的不足。

    与中原农耕民族相比,鞑靼人的优势,便是不需要粮草辎重,前提是能抢到东西。

    这也是他们南侵中原,抢完就走的原因。

    劣势同样明显,一旦陷入僵持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手中无粮,即便嘴上叫得再欢,待到粮草用尽之时,也只能灰溜溜退兵。

    这也是为何哈尔木想要攻破朝鲜的原因,有人帮忙种地,他们就不会为粮草发愁,届时也能摆脱以战养战的窘境。

    “明军为何还不与我交战!”

    哈尔木一拳砸在桌案之上,怀中的女子吓得瑟瑟发抖。

    “大汗!我军日夜谩骂,明军肯定大受影响!”

    “明军那些缩头乌龟,弟兄们骂的嗓子都冒烟了,他们却还不出来!”

    “骂的还不够,明日咱们再编些花样!”

    哈尔木笑道:“汝等放心,以朱权的心气,定不会作茧自缚,他一定会想方设法出战,用以打破局面!”

    “告诉全军不设防,深处营帐中,也要保持警惕!”

    众将领命而去,哈尔木则对怀中女子上下其手……

    ——

    朱高煦找来了兄弟朱高燧,两人自幼便混在一起,感情比跟老大朱高炽深厚许多。

    “二哥!你叫我来干啥!”

    “老三!你手下有五百人,我手下也有五百!”

    朱高煦目露精光道:“今日咱们前去劫营,定要让那朱权面上无光!”

    朱高燧吓了一跳,这可不是过家家,而是真正的战场之上!

    “父王三令五申,不可出战!咱们违抗军令,被父皇知道,一定会定斩不饶!”

    “他老了!早就没了往日的雄心壮志!”

    朱高煦不满道:“任由弟兄们挨骂,这就是他跟朱权的做法!咱们两兄弟,可一战定输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