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

    皇宫,大本堂。

    年幼的皇子皇孙们,正在听着翰林黄子澄侃侃而谈。

    “朝鲜者,我大明儿女之国也!此诚不足道哉!”

    “山参,马匹以及女红,便是他们能贡献给我大明的所有物件。”

    “在我看来,此次燕王与宁王,前去救援朝鲜,实在是因小失大!”

    “万一草原鞑子来犯,如何是好?可惜有些人穷兵黩武,只为自己的军功!”

    黄子澄一番话,说的有鼻子有眼,不知燕王与宁王的皇子皇孙,也被忽悠的一唱一和。

    然而,其中却有一位异类,直接起身,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黄翰林此言差矣。”

    朱允熥起身笑道:“于道义而言,我大明乃朝鲜父母之国,岂能见死不救?若是此次不去救援,将来还有哪些国家,会对我大明心悦诚服?”

    “于战略而言,朝鲜乃进攻我大明之跳板!无论是扶桑,还是草原鞑子,亦或是东北的女真,他们只要攻占朝鲜,便能以此为后方,以战养战!”

    “是以,必须援助朝鲜!二位皇叔前去,乃是为国出力,未雨绸缪,可并非黄翰林所说的穷兵黩武!”

    “黄翰林一介文人,不知兵事不要紧。可也不能诽谤二位皇叔,教坏其他皇子!”

    黄子澄气得脸色煞白,他与齐泰,吕鹰等人,如今共穿一条裤子。

    身为会元之才,黄子澄自命不凡,他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一定会成为王佐之才。

    被他看中的王,正是皇孙朱允炆!

    此时的朱允炆,听到弟弟这番言论,淡然道:“允熥,黄翰林怎么也算是咱们的老师,尊师重道的道理,你不会不懂吧?”

    朱允熥反唇相讥道:“大哥,我与黄翰林不过是正常讨论!何况书生本就不知兵,还要妄谈兵事,分明是误人子弟!”

    你……

    黄子澄身为翰林学士,差点气得昏却。

    误人子弟,对他而言,无异于最大的侮辱!

    偏偏说话的是朱允熥,他便只有无能狂怒。

    “待到允炆殿下登基,我便千年媳妇熬成婆了!”

    黄子澄轻抚胸口,使得自己镇定下来。

    “这等庸俗之课不听也罢!”

    朱允熥懒得与大哥争论,直接走出了大本堂。

    刚走出大本堂,就看到一旁遵守的小太监。

    “小谷子,陪我走走!”

    “是,殿下。”

    小谷子,正是蛊雕,听从宁王的命令,蛊雕贴近两位皇孙。

    允炆谨慎非常,并未接纳机灵聪敏的蛊雕,反而是允熥愿意和这位话痨小太监一起。

    当然,二人走在一起的时候,朱允熥才是那位“话痨”。

    “大哥与这些书呆子走在一起,我是真的不能理解!”

    “黄子澄,空谈误国!齐泰,好高骛远!吕鹰,妈的一个王八蛋!”

    朱允熥气得破口大骂,蛊雕只在一旁倾听,这些都是官员,亦或是皇亲国戚,远非他这个太监能够评论。

    “皇爷爷与父亲,都说大明要兴文治,可也没说要落了武功!”

    “没有强大的军力,我大明凭什么庇佑周边属国,凭什么令其他国家臣服?”

    “就凭黄子澄那张破嘴?就凭齐泰那结巴?就凭吕鹰溜须拍马?”

    朱允熥怒骂两句,随后便哀伤道:“小皇叔不在,如今大哥跟书呆子混在一起,我还真是没人爱的小白菜!”

    蛊雕差点笑出声,这皇孙果然有趣,生在皇宫之中,倒还是个性情中人!

    “皇孙殿下,其实你并不孤单。”

    蛊雕笑道:“宁王殿下一旦回到应天府,便会前来探望。更何况太子爷对您与允炆皇孙也是十分看重。”

    朱允熥目光闪烁,笑问道:“小谷子,你说说,若是当了皇帝,岂不是能叫小皇叔还朝,不再待在大宁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