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经所获

 刘彦现在只是‘经气初发’,经意之味淡薄,只有常伴身边之人方能发觉。

 若非怜云点破,他自己都未留意。

 “看来我这场问经养学,恰到好处。”

 “我与娘子成婚时,未赠定情之物……”

 “今日就以这《樛木》诗帖补与娘子。”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我为樛木,娘子累之。”

 说着,刘彦揭起《樛木》诗帖,送递给李怜云。

 怜云心涌暖热,怀拥宠爱,抱诗贴心道:“妾身必不负君,永世累之。”

 刘彦相视点头,转眸见窗外桃花、素儿、明儿三丫鬟笑看着。

 刚才的公子情话,她们亦都听到。

 见相公、娘子齐目看来,三女赶忙牵手溜走。

 这时阿九正房出来,见公子回事说:“老夫人今日想去东山拜庙。”

 李怜云琢磨,问她:“老夫人要去拜城隍庙?”

 阿九点头,对公子道:“公子问经这五日,东山城隍庙修建成了,昨日腊月十五,官家率民搬请城隍入新庙……”

 “老夫人方才与我说,想去看看那新庙,想问阳寿……”

 “问阳寿?”

 闻此三字,刘彦眉心闪跳,冥冥之中感应‘此非吉兆’,起身出书房去见母亲。

 正房,刘氏笑颜迎儿郎:“我儿五日问经,养学如何?”

 刘彦坐到身旁,说几句‘问经养学所获’,后转问:“娘亲怎想起问阳寿?”

 刘氏道:“若是我儿觉得劳烦上神,那为娘就不问了。只去拜拜,敬上一炷香。”

 刘彦沉思少许,与母说:“请阴神查阳寿,需一些礼敬。只是空口问,有失我家礼数。”

 “容孩儿写一封《问寿帖》,烧香时一同烧给城隍。”

 “城隍得我诚心,自会应念相告。”

 刘氏满面笑容点头,拍着手臂说:“还是我儿思虑周全。”

 “其实为娘现在无病无灾,又享受我儿孝敬,受满城百姓敬重。”

 “可是,为娘心里就觉得‘享福太大了’,不知有无福分受用,还能受用几年?”

 “这就是为娘想问阳寿缘由。”

 “我倒不是畏死。”

 “如今我也有见识了,知不少阴间之事,死又何惧?”

 听着母亲讲说,刘彦不吉之兆越发强烈,把握娘亲手,说几句顺心话。

 “娘亲且稍后,孩儿这就去写帖子。”

 “今日孩儿与娘同去东山新庙进香。”

 “那好呀,有我儿出面,城隍老爷定有灵有应!”

 刘氏十分高兴。

 刘彦笑别母亲,留下怜云陪伴说话。

 进到书房,他持笔思量。

 阿九跟来侍奉研墨,把心中藏言吐露出来,说:“我以为老夫人忽然想问寿,乃出自天人感应,是上天降预兆与老夫人,与我家。”

 刘彦听她所谈,思道:“若是如此,更要去问。你去准备些香火贡品,今日礼数不可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