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君讲学

    胥君问:“世才可知,心神为何会被美景所动?”

    刘彦被他一问蓦然起兴。

    此题问的巧妙,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思量着再看‘春心池’,细细体会美景所带来的心情变化。

    少时,他作答道:“自然景致乃乾坤所造,是为自然灵秀。”

    “此灵秀传达入心,心得自然之灵而愉悦。”

    “山水之美,乃道法之形。天地山河,即大道之妙。”

    “故而,美景传心,如见神灵。”

    东湖主、西湖主同时显笑。

    亭外旁听的王妃、郡主、公主各有明目、好神采。

    “世才答的妙!”

    胥君手指‘绿池’又问道:“但这方池景,非乾坤造化钟秀,为何也能触动君心?”

    刘彦明光闪烁,随答道:“是因为池景应和了天地造化之钟秀,景致得此灵秀,产生了神灵,因而触动我心。”

    “就如人悟道之后,得天地之力,养自身灵秀,造就出自身神灵。”

    “甚善!”

    胥君眼观良才,眉目赏悦。

    刘世才这番作答,可见其思聪慧觉悟,这样的才子无人不爱。

    他说:“天地有精气,精气结合而生万物,发一切生机。”

    “精气落在地上,就是成了五谷。精气升入天上,而化群星。它们流转于山河大地之间,可成为鬼神。”

    “如能将它们藏入的心里,便能‘存神得道,炼精气而成仙’。”

    “人之所以见美景而心动,乃因窥见了天地精气和道形,把景致充塞与心神,便得自然之灵,所以喜悦。”

    “然,心中无德无道之人,不能使气长存于心,所得不过刹那之喜,得不到常悦常喜。”

    刘彦有所悟,明白胥君正与他‘传法讲学’,拱手请教:“该如何留存这股精气?”

    胥君托住手臂,把手抓腕,探近道:“此气不可强留,要用君子德性来安顿它,用君子心意去迎接它……”

    “以赤诚容纳,方能守住它而不失去,长存于心,这既是‘成德’。”

    “德性有成,就会产生智慧、仁义、勇气,这便是‘儒家三达德’!”

    刘彦心中伏念此句话,明悟了【儒门三达德,智、仁、勇】的要义所在和由来,心神更添一份喜悦。

    相君说:“胥兄今夜要传授你的‘成仁之术’,即是教你‘如何成就仁德’、‘培养德性’。”

    “等世才心存仁德,就可以引天地精气存身,以自身仁德去存它,如此方能养出‘仁气’。”

    刘彦福至心灵,此刻方知胥君所传之术何等之妙。

    这‘成仁术’是成为君子的根本之术。

    “先生……”

    “一声先生足以,莫耽搁时辰,你此时有所悟,不可让其流走,速随我去池上石台论学。”

    说着,胥君与他携手出凉亭。

    到池边,他想起一事来,分看相君问道:“世才今早回去,可有写【仁】字,思字意?”

    刘彦会心一笑,答说:“学生有写有思,只是百写百思而不得通达,如今已然‘忘字忘意’了。”

    “哈哈哈,好,甚善!”

    胥君爽笑一声,把握手腕与他踩踏莲叶上石台,道:“如此,我就能把‘仁意’和‘成仁’传授与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