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骑兼道以出

  至于河套平原,秦睿则特建议重开东胜前、中、后、左、右五卫,从大同、太原、延绥调兵即可。因为现在河套地区虽然有蒙古部族游牧,总体数量不大,相信以东胜五卫的势力,完全可以抗衡。

  东胜卫重开后,立即开展军屯,同时在大同、太原、延绥号召百姓前往,实行谁开垦谁受益,五年免租的政策,以调动百姓积极性。

  这个建议,获得了金纯、李庆、李昶等人的大力支持。

  至于兀良哈三卫盘踞的嫩江平原,今年就算打了下来,估计也种不了粮食了,所以秦睿并不指望,一切按部就班就可以。

  可以这么说,抓住阿鲁台,对于朱棣来说,就相当于完成了亲征漠北的主要目的。至于兀良哈三卫,他还没有看在眼里,毕竟三卫的实力有限。如果征瓦剌,他倒是有这个打算,毕竟蒙元退守漠北后,最大的两股势力就是西面的瓦剌和东面的鞑靼。

  “陛下,据臣所知,大宁城的守军不多,但毕竟也是一座雄城,若是以五千骑兵去攻城,恐怕绝非易事。”武安侯郑亨听了秦睿的话后,觉得秦睿在异想天开。

  郑亨这几天前所未有的郁闷,跟阿鲁台这一仗打得莫名其妙:明明阿鲁台对阵兴和堡占尽了优势,但他一不攻城,二不迫降,偏偏要等朱棣大军合围。就算被合围了,一万五千鞑靼骑兵对阵大明八万漏洞百出的边军,也有一战之力;哪怕是力有不逮,鞑靼骑兵可以利用速度快的优势,遁入草原,明军也只能望草原兴叹。

  郑亨到现在还想不明白,朱棣来了之后,为什么听从一个五品文官的建议,亲自去招降阿鲁台?而阿鲁台居然还真的投降了。

  “武安侯,您可能不了解闪击战的精髓,下官来给您解释一下!闪击战又名闪电战,顾名思义,就是如闪电般发动突然袭击,迅速摧毁敌方抵抗能力。陛下亲征的消息很早就传遍草原,大宁城肯定会有防备,但在他们眼中,陛下到大宁城至少要两个月后,因此他们必然怠于防守。”秦睿双手抄在官袖中,毕恭毕敬地吵着郑亨说道,“这个时候我们以骑兵快速出动,利用他们疏忽,不宣而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只要先以少量特战队抢夺城门,五千蒙古士兵拿下大宁城应当是轻而易举。”

  “好,即便如此。那用三千营控制察哈尔,你又如何解释?察哈尔还有鞑靼几万大军,三千营的人去找死吗?”郑亨自然不服。

  “侯爷,我说的是,三千营化妆成鞑靼军队,去控制将领和贵族,然后用我们自己的人去管理那几万大军。我没说要打仗啊!要和平,不要武斗!”秦睿觉得郑亨对自己的敌意很大,所以语气也就不好了起来。

  “想得容易,他们就任由我们摆布吗?”郑亨转身看着秦睿。

  “他们不是任我们摆布,而是任阿鲁台摆布!让阿鲁台和阿鲁卜林回去,将阿鲁台软禁起来,当个傀儡好了,等我们的人掌握了军队,就把阿鲁台送回北平养老,让阿鲁卜林出面就可以了。”秦睿耐着性子说道。

  郑亨正要反驳时,成国公朱勇开口了,“武安侯,一切皆有陛下做主,不要吵了。”

  听了张辅的话,郑亨抬头看了看朱棣,才闭上了嘴。

  一群人各怀心思,看向了朱棣,等待朱棣的裁决。

  朱棣认真地思考了秦睿的建议,闪击战这个名词,他是第一次听说,在他接受的教育中,百里奔袭必撅上将军。前几天,临时征调的八万大军,两百多里地的紧急行军,士兵们到现在还没休息过来。不过兵法中也有说过,兵贵神速,但千里奔袭,就怕最后“势不能穿鲁缟”,让士兵们送死。

  对于朱棣而言,三千营的重要程度,比神机营和五军营都高。“千里奔袭,辎重必多,难以趋利,若鞑靼与大宁府的贼寇,事先探知,必有防备……”

  果然江湖越老,胆子越小!朱棣年纪大了,顾虑就多。抓阿鲁台的战略目标完成之后,就开始畏首畏尾了。

  秦睿听了之后,赶紧出来说道,“陛下,两路人马不必带大量辎重,轻骑兼道以出,同时派斥候遮蔽战场信息,应该能在对方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拿下察哈尔和大宁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