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击战

  农历四月种玉米,黄花菜都凉了,秦睿肯定不能接受!他挖空心思,准备以通敌的方式,把玉米种子送到阿鲁台手里,就是不想耽误农时。

  “其实,英国公,只要三千骑兵就能拿下大宁府!”秦睿看了看左右没人,低声跟张辅说道。

  “嗯?”张辅看了看秦睿,就猜秦睿肯定有了布置,于是眼睛死死盯住了秦睿。

  “你不觉得特战队在兴和堡的人很少吗?”秦睿一脸奸笑。

  张辅听了之后,点了点头,明白了秦睿的意思,既然秦睿的兵,能钻进阿鲁台的大营,自然就能想办法控制大宁城,也就是说,只要三千骑兵到了大宁城下,大宁城的城门就会打开,又或者守将直接投降。

  “稍后陛下会议事,到时候我争取一下!”张辅说道。

  下午,朱棣召开了一个大型会议,参加的人很多,朱棣亲自提出了东西两线的作战方案,一路向西占领河套平原,一路向东拿下察哈尔、大宁府,然后北上嫩江征讨兀良哈三卫。这个方略是秦睿在年前上的折子,朱棣考虑了很久,认为秦睿的方案可行,才同意的。

  参会的人各抒己见,很多人反对东西两线作战,尤其是文官代表户部左侍郎金纯、工部李庆、工部侍郎李昶。理由很简单,物资准备不充分。这次北征,出动大军及民夫六十多万,粮草只准备了三十七万石。三十七万石,听着数量大,平均到几十万人身上,平均一个人才半石多。

  一石稻谷60公斤、一石糙米75公斤、一石精米94公斤,就算带得全是精米,平均下来一个人也就一百多斤,能支持多久?就算后面再运这么多粮草,又能撑多久?

  如果蒙古草原有粮食,因粮于敌是种选择,但草原上除了草,就是牛羊。打下来察哈尔和大宁,如果大肆杀牛羊,就等于给自己制造潜在敌人,牧民们没有吃的,就得跟明军拼命。

  秦睿很理解金纯等人顾惜大明百姓的心情,但反过来想,如果一次能把河套、察哈尔和兀良哈三卫全部拿下来,将玉米、土豆种上去,等丰收了,那些草原上的牧民看到了成果,他们就会慢慢安定下来。

  有了这三个示范,秦睿相信越来越多的草原牧民会定居下来,他们不会再因为寒冷饥饿侵犯大明,不会再犯边、打草谷,朝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兵力,百姓则会受益无穷。

  没有人愿意过苦日子,当然总会存在有野心的人和反对的势力,这就是以后的事情了,每个阶段有各自的任务。

  秦睿的分析获得了武勋和武将集团的支持,对于武将来说,战争就意味着立功,立了功就有了爵位,就能与国同休!

  “陛下,臣非常体谅金大人和两位李大人的爱民之心,我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我以个人名义组成一个农垦商号,雇佣随行的二十三万民壮两年时间,每月给他们二十贯宝钞,另外再付给朝廷十贯宝钞做管理费。但是钱只能两年后给他们,这两年内,农垦商号只能管吃管住,这样可以一举多得,我想民壮们也能够接受。”秦睿使出了绝招。

  一群人听了秦睿的话,差点惊掉下巴!二十多万人,每个月二十贯,加上管理费,相当于一两半银子,一年就得四百万两,将近上亿贯宝钞。

  “说说你的条件!”朱棣知道秦睿肯定有条件,他能。

  “二月底前,臣希望朝廷拿下察哈尔、大宁府,至少五万民夫和农具,必须在三月初十前到达这两个地方,另外臣想在这大宁府开矿,请陛下允准,五年内矿场所得归臣所有,五年后臣将矿场交还朝廷。至于臣开垦的土地,能否都给臣?”秦睿躬身说道。

  张辅一听秦睿想要开矿,突然想起来,秦睿曾经说过草原上有一个两亿两的银矿,眉角动了动,斜着眼睛看了看秦睿,暗道这小子是想独吞啊。

  不仅仅是张辅这么想,朱棣也是这么想的,秦睿向来是无利不起早,他能拿出这么多钱来雇人,说出要开矿,这矿肯定不简单。朱棣也知道一个矿,没个三五十年,是开不完,秦睿占个小头,大头朝廷拿了,不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