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宋朝军器监

    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陈规守德安〔今湖北安陆),发明了一种火枪。它是用巨竹做枪筒,内装火药,临阵点放,喷出火焰来烧人的一种管形火器,这是管形火器的鼻祖。

    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李宏发明了一种踏张弩,名叫神臂弓。“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由于它射程远、侵彻力大、比较轻,所以它一直流传到明代。

    北宋时,床弩盛行,《武经总要》载有双弓的双弓床弩、大合蝉弩、小合蝉弩和三弓的手射弩、三弓弩、次三弓弩、等多种。《文献通考》还记载,“宋太祖尝令试床弩于近郊,矢及七百步。又令别造千步弩,试之,矢及三里。”

    在张弩和床弩的基础上,南宋时大力发展踏张弩。韩世忠发明了一种踏张弩叫克敌弓,能射百步,“其劲可穿重甲”。

    另外,宋代还着力发展了隋唐时期的攻城武器抛石机。这时的抛石机,不仅用于攻城,而且用于野战,不仅是抛掷石弹的工具,而且是抛掷嫩烧和爆炸性火器的主要工具。

    《武经总要》说:“凡炮,军中之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守宜重,行宜轻。”就是说进攻时,宜用轻炮防守时则宜用重炮,见于《武经总要》的有行炮车、单梢炮等十八种。

    这些炮分大、中、小三种,最大最重的是“五梢炮”和“七梢炮”。其中“七梢梢”可发射重达一百斤重的石块,射程五十步以外,最小的手梢用二人放。

    石弹重半斤,敌近时用之。中型的单梢、双梢、旋风、虎蹲等跑,用四十人到一百人拉绳子。可发射数斤到二十五斤的石弹或火器,射程达五十步到八十步以外。

    但是宋朝这所有的火器加在一起,都没有后世玩烟花的厉害,因为一个礼花弹可以炸开直径几公里的花朵。

    李寺一开始并不是搞焰火燃放的,他一开始是在花炮厂里面管生产。

    那个时候花炮工厂普遍都是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而大学毕业的李寺是因为在一线大城市混不下去了,迫不得已回了家乡进了花炮厂。

    但是花炮厂赚钱啊,又缺知识分子,于是李寺就从最底层的研发人员做起,逐渐掌握了烟花的各种工艺,还研发了好几个新产品。

    说是新产品,其实就是研究出了天上炸开的礼花能多几个花色,多几个造型,比如能在天上炸开文字。

    要说这花炮之乡,有几个城市在争来争去,不过懂行的都知道,浏阳花炮冠天下,有一年浏阳搞花炮节,在天上打出五个大字“浏阳欢迎你”,那就是李寺研发的成果。

    不过在花炮厂里管生产并不赚钱,厂长有一万块钱工资就不错了,而他们搞销售的,随随便便一年都能搞几十万,所以李寺决定换工种。

    花炮行业发展了那么多年,销售的地盘基本都划分好了,一个新销售进去只能喝点汤汤水水,所以李寺换到了燃放组。

    搞焰火燃放,你要是接的下来业务,那比卖烟花赚钱的多,一场焰火,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像迪拜的新年焰火,国庆焰火,每场不得烧几百万吗?

    一年搞个几场业务,平时就只要玩了,而且这放烟花也算是个艺术行当,做到顶级了,别人得称你一声焰火燃放艺术家。

    哪个国家的庆典不得放焰火,哪个大型赛事不要放焰火?给人放烟花,不但给人带去了欢乐,自己还能到处旅游,所以李寺换到燃放组之后如鱼得水,既赚了钱又赚了玩,眼看就要成为业内的专家了。

    谁成想,一声巨响结束了他的美梦,他来到了宋朝。

    他思前想后,一定是哪个狗日的在现场点燃了明火,才导致礼花弹提前引爆,带走了他绚烂的生命。

    刚穿越到宋朝的时候,他想捡起老本行,去开个花炮厂,不过那时候一穷二白,没有本钱,后来卖烧烤赚了钱,又觉得做花炮风险太大,不如就做个饮食大亨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