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所书的《伤寒杂病论》序言之中,其中几句,皆是张仲景的肺腑之言。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张仲景的宗族本来也是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也算是一方豪强,世居南阳。

    他对于仕官并不上心,也并无兴趣,反而是更喜医道。

    张仲景同乡何颙在朝中为官,因为听说仲景之事,路遇仲景时,对张仲景说:“君思精而韵不高,可为良医。”

    灵帝末年,南阳郡接连发生瘟疫。

    各地瘟疫四起,死者众多,战乱、纷争、灾荒更是加剧了瘟疫的流行和传播,许多人因此丧生。

    战乱的频繁,更是使得瘟疫加剧,不断的战争导致瘟疫流行。

    疫病使得很多人丧生,一些市镇变成了空城,其中尤以死于伤寒病的人最多。

    瘟疫一开始还在可控的范围之中,但是在章武元年之后(196年)却是彻底的失去了掌控了,三年的时间来,他的家族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五。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身为一名医者,眼见瘟疫流行,一身医术却无半分用处,只能是坐看破家亡族,眼睁睁的见着一个个亲近的人离开人世。

    而汉庭那个时候根本无暇顾及一地的疫情,只是派遣兵丁简单的封锁了瘟疫城镇。

    汉庭当时的注意力都在明庭的身上,那个时候明军陈兵十数万于交界之地虎视眈眈。

    世风日下,道德败坏。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

    “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

    “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彷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张仲景内心悲愤万分,汉庭的的腐败和无情让他放下了所有的期望。

    而当时很多医生只为追名逐利,攀附权贵,根本不在乎普通小民的生死。

    虽有名医之称,但不过是虚假之名,各自秉承家传的技艺,始终沿袭旧法,面对新发的疾病,却是束手无策。

    诸如华佗这般手持金箍铃,在各地游走救治贫民的名医少之又少。

    那些所谓的名医不想思考研求医学经典着作的旨意,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术。

    他不再将希望寄托于汉庭和其他的医者身上控制瘟疫,而是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

    失去亲人痛苦使得张仲景埋头于书籍之中,他决心要彻底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

    在随后的数年之中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研读,只为治愈伤寒等瘟疫。

    这数年的时间,他辞官在乡走访各地治疗疾病,研究伤寒,根据症状试验治疗方法,总结经验,开始谱写《伤寒杂病论》以及《辨伤寒》等书,他找到了一定的治疗的办法,但是还并不成熟。

    “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伤寒杂病论》成书之时,张仲景已是历经战乱、饱经苦难、见识了无数的生死离别,见识了无数的人间惨剧。

    张仲景虽出身豪强之家,但是却并非是与世家豪强的那些人是一丘之貉。

    他是一名真正的医者,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何谓医者仁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