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忠臣只留忠骨

    以这人的才情,就算不是明君,起码也不能算是一个昏君吧。要说昏庸,其实更多的也只能说是朝野之中,暗疾积蓄已久,此人无力回天。并不是全部的实情,但姑且也算情有可原。

    “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小道士笑得让人发慌。

    “可笑?”

    愠怒。

    “昏君就是昏君,要么都该死,要么都不该死。你说的那个赵佶,他笃信我道教,我是不是应该说他好话?他不遗余力,不管国库空虚,还是要大兴土木,建设宫观,我是不是就得觉得他不该死啊?真是笑话!为君者,应该顾的是天下!就算予我有利,我难道就应该是非不分?还有就是那个朱祁玉,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知道‘靖康之难’吗?朱祁玉就跟赵构老儿一样!赐死岳大将军,就是为了让赵佶他们回不来,保住自己的帝位!这都罢了,还软禁朱祁镇,这算的什么手足之情?”

    这小道士也算是博学。

    自远古的结绳记事起,再到之后的仓颉先生创造出了文字。伴随文字的,还有历史。比起华夏源远流长的文明,宋朝距今没有太多年。可想把那些正史、野史记载驳杂的文字全都梳理清晰,也是颇费功夫。

    这还不是我要的答案:“这就是你的理由吗?”

    “还不是。昏君该死,是因为,昏君会带来谗臣,而谗臣会豢养贪官,贪官会鱼肉百姓,百姓会揭竿而起,然后就会生灵涂炭,饿殍遍地。佛道有分歧不假,可是起码都还是凡人,哪里能见得天地遭受如此打劫!”

    我原来认为那只是我一个人的仇,没有想到还有这些。如果这人说的是真的,那现在朱祁玉刚刚登基不满两年,朝中反对的人已经杀得差不多了,再过个几年,就会出现他刚才所说的景象了。

    我也读过些史书,我知道靖康之耻之后,对于我炎黄子孙埋下了多大的隐患,才引发末世一般的浩劫。

    “受教了。”

    我躬身及地,深施一礼。

    我一直在想,如果朱祁玉是一个坏人的前提下,又是一个好皇帝的话,我该怎么办。其实是我多虑了。一个坏人,就如何能是一个好皇帝呢?就连汉武帝,在年迈时,为了追求长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荒废政事。甚至是由于所谓的巫蛊之术,害得太子自戕。

    既然好人都不能永远是好人,恶人又如何能成为一个好人呢?

    “那今日便是这位道爷胜了。”

    小道士起身带着徒弟就要走,一众和尚满脸懊丧,却也不得不承认。我还是觉得弘法悟性高些,多少年以后,说不定还能当主持。

    道士退回庙里,是有人把他们驱赶回来的。

    来人是佩着宝剑的文官。一众数十人,应是家丁护院。

    “先生,我已效仿先辈,三请先生,这次还请先生不要再推辞。”

    “滚滚滚,你这俗人,还敢自比昭烈帝?”

    这几人简单对上几句,好像听明白了。

    来人是官,名徐珵,时任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讲,正六品,官职不大不小,主要就是为皇帝或太子讲学。在早先朱祁玉组织的北京保卫战中,曾代行监察御史的职权,胜利之后,又恢复原来翰林院侍讲的官职。

    此人曾在朱祁玉监国时,建议南迁,被群臣联名反对。于谦曾说建议南迁的人应该斩首,徐珵这才作罢。不过这个生性狡诈的人,又岂会这么简单就放弃?

    这人随时都在寻找任何可乘之机。恰巧在之前,徐珵偶遇小道士,被才学吸引,希望能够请小道士能作为幕僚,出谋划策,以求日后更大的图谋。

    小道士是个有道行的出家人,哪里会看不出这是个包藏祸心的贼种。一个不答应,一个追求。再不答应,再追求,一直追到这儿来。

    “老子大小也是一个修道的人,就算跟,也得跟着有德之人。你这老泼贼,也敢再三聒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