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酒家

    洛阳十里路,酒家千万户。

    京师繁华,久负盛名。位于魏国皇宫之南的铜驼街,是当世最繁华的街道。这条街道是明帝青龙年间派人修筑的。由宫城南门阊阖门外,一直绵延至洛阳城南的宣阳门,有好几里远。道旁有高大的汉铸铜驼像,沿途商贾汇集,店肆林立,车马粼粼,楼苑密布。

    好一派亭阁飞檐竞风流,诗酒弦歌逐欢处!

    京城的众多酒家中,要论名气最大,生意最好的,当属鼎香楼。

    此楼的位置靠铜驼街南端,临近宣阳门,位置绝佳,南来北往者众多,从拂晓至日斜,往来客官络绎不绝。

    鼎香楼里的酒唤作“坛香酒”,酒香四溢,京城好酒者无不闻香而至。店家掌柜姓温,据说祖上是河内有名的酿酒师,祖传手艺。

    此店内既有环境上好的隔间雅座,又有热闹的大堂散桌,价钱公道,小二儿伶俐,生意一直甚是兴隆。尤其每日暮时,店里最是热闹。

    正始四年,五月末。鼎香楼大堂东侧坐着几位客官,正眉飞色舞地谈论着什么。

    “无不晓,最近又有什么新段子了?给兄弟们说道说道。”

    “那要看诸位对什么感兴趣了,是想听官家秘事,还是坊间传闻……”说话的是位三十多岁模样的人。手摇一把水墨折扇,形容颇是潇洒。

    这位原本姓吴,住在城南不远的巷子里。一年四季揣着把扇子,闲来无事就好到此处喝酒唠嗑。据说他家中和某位京官沾着亲,家境殷实,颇有点见识。时日久了,就得了这么个绰号:无不晓。

    “就说说坊间的呗。”送菜的陈小二和他熟识,玩笑惯了,快言快语地插了一嘴。

    “成,那就说一个。不知各位听说了没?城东菜市口双井巷里闹鬼……”

    “菜市口?那不是死囚问斩的地儿么?”

    话音陡然被街上一阵马嘶声和人群躁动声打断。

    “闪开闪开!快闪开!”

    伴随着急促的马蹄声,一辆华丽的红顶马车大摇大摆自大街上疾行而过。

    “哎呦喂!我的担子欸……”有个货郎哥儿肩上挑的担子差点儿被人撞散了。他一边随着人群躲闪,一边不满地嘟囔着,“这谁啊?”

    “这人您都不识得?听您口音儿,打城外来的吧?”

    “这可是当今朝里的红人,邓尚书啊,曹大将军跟前的大红人。”

    马车所过之处,一片哎哟惊叫,兵荒马乱。

    人群正在骚乱,前方马车突然停下!

    三匹骏马同时发出吸溜一声嘶叫!!前蹄高高仰起!

    “何方刁民,没长眼么!敢当街拦路,知道这是谁的车吗?”车夫手持鞭柄气势汹汹地指着前方。连右颊那颗大黑痣都透着火冒三丈!

    一个挎着竹篮的十六七岁的姑娘抖抖索索地伸出手,手忙脚乱地捡起滚到地下的萝卜,听那车夫一声吼,姑娘吓得浑身发抖,涨红着脸,两只眼睛委屈地盈上一汪水。

    这时,有个打着赤膊的中年汉子跑过来,不住地冲车夫作揖告饶,“对不住对不住!实在对不住大爷,小女第一次进城卖菜,没见过世面,冲撞了大爷,请大爷恕罪……”

    “……外面嚷嚷什么呢,真扫兴。”一个轻慢的声音自马车里传出。

    绘着金丝边的车窗帘随即挑起一角。

    里面坐着的锦衣华服之人懒洋洋地向外探头望了一眼,一腔不满登时下去了一大半。

    前方路中间,弯腰蹲着的姑娘颇有几分姿色,虽是粗衣布衫,却难掩天生丽质。粉面桃腮,尤其是一双杏仁眼水汪汪的,很有几分楚楚可怜。

    车中之人掀着帘子,眯着一双细眼,上上下下地打量了那姑娘一会儿。转而冲着车夫训道,“这么粗声大气做什么?懂不懂怜香惜玉,瞧把姑娘给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