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严重

    说起来,杨磊强制要求旗下所有员工在露天环境中戴口罩,在互联网上还引起了一些不小的质疑。

    不过杨磊和各个公司从来都没有回应过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还是引起一些有心人士的关注,尤其是比较关注气候方面问题的相关人士,还曾经企图采访杨磊或者肖思语他们这些公司高管,但都被拒绝了。

    杨磊太清楚气候问题的严重性了,但这不是某些人借机搞事情的借口。

    气候问题是个大问题,很复杂,想要生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想要解决更不是三五年就能做到的。

    所以,他早就告诫公司上上下下谁也不准掺和到气候问题的相关调查中。

    他就想让员工们少吸点雾霾。

    仅此而已。

    至于谁谁谁调查到了什么信息,那都跟他无关,反正他出了门一样要呼吸雾霾,他一家人也都生活在首都的天空之下,呼吸到的空气都是一样的,在这方面,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没人有特权。

    当然,如果能借着这个机会引发人们对气候环境的关注,那肯定是好事儿。

    柴某人若干年后搞的那个纪录片就起到了这么个作用,甚至可以说,作用非常非常大,直接影响到了国家好多方面的决策。

    只可惜柴某人的屁股坐得不够正,出发点也不是那么正义,纪录片中采用了大量夸张、虚假甚至编造的数据和案例,企图以骇人听闻的方式达到她的目的。

    嗯,柴某人的目的是达到了。

    但手段确实让人唾弃。

    如果柴某人别那么乱搞,就凭那么一个纪录片,足以在新闻界封神。

    可惜,自作孽不可活,谁也救不了柴某人。

    做的越多,破绽越多,央视里面那么多平日里看起来公正客观的主持人,随着信息传播能力的提升,本来面目也逐渐显露出来。

    不是那些人不够高明,而是越往后,普通民众越不好糊弄,虽然大多数网民没什么dú • lì 思考能力,但只要冷静下来,还是可以分辨是非的。

    像什么崔某人、白某人这些,一个个都在民众的火眼金睛下现出了原形。

    只能说,开民智,真的是个好东西。

    在古代愚民是好政策,方便管理。

    但在互联网时代,则恰恰相反,开民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十年之后,国家加强了科普这方面的工作,把科普工作纳入科研工作的范畴之内,大量有志于做科普工作的科研工作者现身互联网做各种各样的科普,而且效果斐然,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这些科普工作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国内抗疫工作的难度。

    相比之下,看看老外……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对比太明显了。

    所以,杨磊会以自己的行为和方式引起大家对气候环境问题的关注,但绝对不会被人当枪使。

    当然,话说回来,这就是杨磊自家公司一个小小的福利问题,本身并不值得那么多人关注。

    只是这个情况比较特殊,所以才引起了杨磊以及公司上上下下的关注,并让肖思语等高管道歉,这才得以解决。

    在徐子瑜那边,这都被当作一个案例记录下来了,经常要被当作经典拿出来讲解分析。

    但这绝对不是徐子瑜的问题,毕竟徐子瑜不负责这些工作,何况徐子瑜来公司也没多长时间,能把自身工作做好就相当不错了。

    也因此,杨磊对徐子瑜相当满意。

    徐子瑜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甚至有点无法取代的感觉。

    毕竟,其他业务都是大众化的业务,换个人也能做。

    但徐子瑜的工作却完全不同,这是一条其他公司从未走过的路,算是蚂蚁科技的独创,是杨磊和徐子瑜一起打造的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换个人过来,还真不一定能做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