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电话

    贺铮摩挲着杯口,他现在需要筹到20亿现金,对他来说很简单的事情,但他想继续空手套白狼。

    灌下红酒,贺铮直接拨通了财神爷沈大班的电话。

    沈大班了解情况后,问道:“需要我怎么帮你?”

    贺铮也很干脆地提出:“借我20亿现金。”

    “OK,没有问题。”沈大班当场拍板,送他一颗定心丸。

    但是贺铮办事一向谨慎,随后又联系了其他几家金融机构。他们也都慨然送上定心丸。

    敢如此借贷给贺铮,源于他一项良好的信用。

    资金已落实,贺铮遥控指挥马上联系律师和财务顾问,商量收购方案。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悄悄的返港。

    也许,这就是所谓“兵不厌诈”,“兵贵神速”。商场真的和战场一样啊!

    星期日上午,贺铮回到香江,悄悄地住进平时很少去的半岛酒店。他明确表示,“这次反收购要百分百成功!”然后询问财务公司总经理:

    “我们应该出什么价?”

    “怡和提出的所谓100元收购一股,是用股票和债券作交换,不能马上见到实惠。我们出现金,即使报价90元,也有把握成功。”

    “这次要速战速决。我们出个什么样的价钱,才能让怡和完全没有反收购的机会?”

    “如果我们出价每股105元,则对手绝对无法还击。”

    贺铮认为,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虽然105元与90元相比,须多付出3亿港元。但这是根据对手的底牌确定的,可以稳操胜券。于是他毫不犹豫,一锤定音:“那就出105元一股好了,就这样定了!”

    当晚7时,贺铮召开记者招待会。他谈笑风生,说是“到当铺里转了一转”,已经筹集了足够的资金,宣布以个人名义,开出105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2000万股,把所持股份提高至49%!收购期限只在周一、周二两天,但不买入怡和及置地手上的九龙仓股份。同时,他也在各大报纸上刊登大幅广告,宣布这气魄恢宏的反收购行动。

    怡和财团又一次被蒙在鼓里,被耍得晕头转向。他们又惊又疑。惊的是贺铮这一套将使自己输定了;疑的是毛头小子能在两天之内拿得出这么多钱?他们不知道银行已达成默契。

    持有九龙仓股票的散户和小股东大都是华人,他们则是又惊又喜。惊的是贺铮当真开出了这么高的价钱?喜的是终于等到这一刻,年纪轻轻地小伙子击败英资,令华人扬眉吐气了!

    这香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收购战,是一场典型的“闪电战”。从正式开始至收购结束,只用了一个多小时,贺铮就拿到了九龙仓股权的49%。势若破竹,干净利索,把怡和洋行支持的置地公司打得绝无还手的余地,显示了令人吃惊的战斗力。怡和看到大局已定,无可挽回,遂认输败北。贺铮一跃成为第一个非怡和洋行的华人九龙仓主席。

    对于贺铮来说,九龙仓一役是他整个登陆香江行动的第一场大战,是非赢不可的。如果收购失败,不但资产损失惨重,也会极大地打击他的全盘计划。如果胜利了,则为他的整个登陆行动占得了第一个桥头堡,为他的海外资产向香江转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配合上层的政治行动。经过这一战,贺铮名声大震,其策划之缜密、出价之豪气,真是引为商业经典案例。而其果断坚毅、志在必胜的王者气派,更是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次的反收购,贺铮共动用了23亿元现金。当时有无数的人在感叹:23个亿!要2300个百万富翁倾其所有,才能凑够这么多的钱哪!而贺铮在三天之内就调齐,三个月内就还清了借款。事后,他很客观地指出,对手“显然严重低估了我的资金来源”。而且,倘若把他购买九龙仓股票的所有资金加起来,其实远远不到九龙仓股票的实际价值(约98亿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