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失陷(求订阅,求月票)

    当然马应魁也不是没有这个想法,可是任思齐已经给了他严令,埋头发展势力,只要金山卫不降清,对金山卫就不用理会。

    往各处请求援军,却没有人肯理会。由此可见这批士绅的人缘。

    当六月份刚起事时,很短的时间内沈犹龙等人就掌控了松江府三县。可也因为胜利来的如此之快,使得他们膨胀了起来。不仅把较有战力的吴志葵黄蜚二人打发到了苏州,就连金山卫侯承祖和崇明军马良两部都不许入松江城。也许在这些士绅们眼中,武将都不可信。把松江府完全看作了他们的禁脔。

    在占据松江这一个月来,沈犹龙等人也确实做了一些事情,招募了不少士兵,征调大量粮饷。可是文人带兵,能带好才怪了。

    不过尽管沈犹龙等人诸多的缺点,可是他们的气节却没得说。当得知清军大举来攻之时,沈犹龙立刻分派军务。将守城任务分委给中书舍人李待问、原麻城县知县单恂、原罗源县知县章简和举人张寿孙,命他们统率义军,分守四门。此时城中尚有士兵五千余人。

    博洛带领大军攻陷青浦县城后,并没有直接攻向松江,而是选择了先消灭驻扎在柳湖的吴志葵和黄蜚部。

    此时吴志葵和黄蜚还拥有战船五百多艘,其中不乏千料大船,士兵两万余人,但是士兵的装备极差,绝大部分士兵根本没有盔甲,很多人破衣烂衫手中拿的也只是刀枪这样的武器。松江府乃是天下有数的富裕之地,而明军士兵却非常贫穷,简直如叫花子一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绝大的讽刺。

    近四万清军达到柳湖附近,面对强大的八旗兵,吴志葵和黄蜚哪里敢主动迎战,只是在柳湖之中扎下营寨,坐等清军来攻。

    而博洛也没有急着去攻打,而是四下征集了数千艘小船,然后以小船堵塞了柳湖两端的水道,使得盘踞在湖中的明军进退不得。

    博洛下令绿营兵田雄张杰等人乘坐小船水陆两路,对柳湖中的明军发动疯狂的进攻。

    田雄张杰俱都是原来靖国公黄得功的部下,长期驻扎在长江边,对水战并不陌生。而田雄的部下是绿营兵中战斗力较强者,投降了满清之后,经过满人的调教,绿营兵焕发出了远胜在明朝时的战斗力,因为只要大战畏缩不前,督战的八旗兵的屠刀就会降临到他们头上!

    在绿营兵的疯狂攻击下,柳湖的明军大败,很快被杀得溃不成军,而两头的水道又被清军堵塞,使得他们逃都无处可逃。

    战斗打了一天,明军的水寨被清兵很快攻破,吴志葵和黄蜚带兵撤退,却被大队的绿营兵围住,二人先后被擒。

    两万多明军最后能逃出去的不到三千人,这批明军后来逃到了淀山湖,归于马良属下。

    击溃了柳湖的明军之后,博洛下令杀掉敢于抵抗的明军俘虏,上万被俘的明军在柳湖被杀,鲜血染红了整个湖面,而明军的首领吴志葵和黄蜚二人也同时被杀。松江名士夏允彝是吴志葵部的监军,柳湖兵败后侥幸逃出,后来得知松江城也被攻破的消息之后,于绝望中投松江塘自尽。

    击败了柳湖的明军之后,博洛令部分绿营兵伪装成吴志葵的部下,逃到松江方向,口称吴志葵战败逃回。松江城内的沈犹龙等人不妨有诈,下令打开城门,接应外面的明军入城。于是乎,清军顺势杀入城中。

    城内预伏清军间谍,都伪装为黄蜚军士,到此大呼上城,拔去明军旗帜,换上清军旗帜,守军领时陷于混乱。清军一拥而入,就势夺占松江府城,城内义军和清兵展开激烈巷战。沈犹龙于慌乱中冲出,中箭身亡。

    城内的士绅们大多被清军斩杀,部分人自尽。

    几社名士、原兵科给事中陈子龙侥幸从西门逃出,和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逃向尚在明军治下的吴淞城。

    攻破了松江城之后,博洛又分兵打下了上海县。而闻知松江城破,上海县的明军早就弃城而去,逃向崇明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