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音乐的力量

    没有前奏,歌声响起。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

    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

    没有信用卡没有她

    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

    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

    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

    在桥下

    在田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这春天里……”

    当两个衣衫陈旧、面容沧桑的农民工,在舞台上粗着脖颈筋爆着血管嘶吼出“如果有一天,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春天里》的歌词并不复杂,就是简单的三段式结构,前两段主歌写过往的艰难并快乐的日子,后一段主歌写现在不再艰难却悲伤迷惘的日子,整体的高|潮则是为未来的忧虑和对生命的最终归属的表达。

    然而这却是一首值得用心聆听的歌,是一首值得反复吟唱的歌。它之所以能打动人,靠的不是歌者的技巧,而是歌者心灵深处喷发的厚重理想,涌动的茁壮力量。这种底层人群的理想,发自心灵的力量,怎么能不让我们心为之颤抖、泪为之纵横?

    你必须抛开一qiē世俗的眼光,任何关于值不值得、快乐悲伤的讨论,都是对《春天里》的侮辱,都是对纯净心灵的亵渎。只需要用心去听,去感受理想的力量,在感受**鸣,在共鸣中放飞自己的理想。

    正是在这首歌里,会让你明白理想并不是一部分人群的专利。很多时候人们都在讥笑母鸡的理想只是一把米。

    其实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人们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母鸡,甚至还不如母鸡。每一人群的理想都值得尊重,即便最底层民众也有自己的理想,他们在财富、知识、资源拥有上的弱小,并不限制他们在理想在心灵上的强大。

    是的,这只是底层人的理想,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傻。为了理想,他们身体漂泊,心灵更在漂泊。他们并不奢求别人的理解,并不乞求别人的同情,甚至并不渴望城市的包容,并不在意明天的阳光。他们只是坚定地朝前走。

    不要去怀疑他们的付出值不值得。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漂泊与付出可能只是画圆圈,许多人奔其一生,依然老无所依。但是永远不要怀疑他们的快乐,他们在追逐理想途中的快乐。这世界上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活在理想里;这世界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没有理想。很多的时候,在许多人的眼里,理想者是痛苦的。其实,理想者是快乐的。因为有了理想,所以一qiē付出就有了意义;因为理想的距离,所以在追逐理想的路上,便有了更多的人生体验,悟到了更多的人生风景。

    四位评委没有商量,却不约而同的几乎在副歌结束的时候同一时间按下按钮转身。

    然后他们站起来,鼓着掌打着节拍,细细聆听。

    紧接着,全场起立,大家一起沉默着打着节拍。

    此时,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仔细聆听,聆听这首心灵的歌,理想者的歌,别让他们的歌“无人问津”……

    “凝视著此刻烂漫的春天?

    依然像那时温暖的模样?

    我剪去长发留起了胡须?

    曾经的苦痛都随风而去?

    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

    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

    我的眼泪忍不住的流淌?

    也许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