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孤独的牧羊人

    姜巴多道:“好啊!这名字起得好。”

    李毅道:“姜寨长,在成立白云羌寨民俗风情文化村之前,我还得了解几件事情。你们寨里,除了民族服饰,还有这民族特色的楼房之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能吸引人的民族特色风俗?”

    姜巴多道:“李市长,您是指什么样的民俗?特产还是?”

    李毅道:“不拘是什么,反正是越民俗的越好。像什么乐器啊,仪式啊,表演节目啊什么的。”

    姜巴多道:“乐器有啊,羊皮鼓,盘铃,算不算?”

    李毅道:“我记得一首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羌笛,应该是你们羌族独有的一种乐器吧?”

    姜巴多道:“有呢!”

    李毅笑道:“这就很不错了,有了文化内涵。”

    “还有这个。”姜木香掏出一个小巧的东西来,展示在李毅面前,说道:“这叫口弦,用竹子做的。我吹给你听。”

    李毅看那东西,其外形跟脚踏风琴的发音簧片相似,长度仅及簧片的三分之二,两端系有麻线。

    她将口弦放在嘴边吹奏,双手扯动麻线,竹簧即发出音响,其音袅袅,余音不绝。

    只见她扯线的动作忽重忽轻,小嘴巴时大时小,口中呼出的气流,忽强忽弱。随着这些动作的改变,口弦发出的声音也时强时弱,不停的变化。

    “这东西有趣。”李毅笑道:“给我试试。”

    姜木香稍一犹豫,还是递给了李毅。

    李毅放进嘴里,试着吹了一下,也能发出音节来,便高兴的道:“好玩!”他本来就学过钢琴,虽然是头一次试吹这种口弦乐器,但很快就掌握了要领,吹出一首好听的小调。

    姜木香惊讶的看着李毅,简直不敢相信,等李毅吹完,便问:“你吹的是什么啊?真好听。”

    姜巴多道:“木香!这位是李市长,不得无理!快去把羊牵回来吧,回头就要杀一头来春节吃。”

    姜木香乖乖的哦了一声,恋恋不舍的起身离座,出门去了。

    李毅继续和姜巴多讨论羌族风俗。

    羌族有抱蛋和接龙等民俗活动,而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为“祭山会”(又称转山会)和“羌年节”(又称羌历年),分别于春秋两季举行。春季祈祷风调雨顺,秋后则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实际上是一种春祷秋酬的农事活动,却始终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更折射出远占神秘文化的光辉。

    李毅听完姜巴多的介绍后,说道:“这几天,你安排一下,把你们最富有民俗风情的所有节目,还有几个寨子里的能人异士喊来表演,我看看有哪些节目值得开发利用。”

    姜巴多道:“这个好办,正好是春节,人人都在家,又有空闲,我这就去安排和组织。李市长,梁阿叔,你们先在家里坐一坐,我去去就来。”

    梁凤平道:“巴多,我陪你一起去,有些事情,我比你懂。”

    李毅摆摆手道:“你们且去忙,我到寨子里走走看看。”

    说罢,李毅就负着双手出来,在寨子里左瞧瞧右看看。

    这寨子还真像梁凤平说的,跟个迷宫似的,李毅左转右转,也不知来到了哪里,竟然再找不到姜家的路了。

    又转了一转,李毅顺着一条出寨的路走出了羌寨,来到一处山坡上。

    忽见一个羌族少女,赶着一群羊过来,身影袅娜,穿着瓜瓞绵绵花样的绣花衣,腰间束着花围腰,脚缠梆脚,穿着云云鞋,哼着山歌,欢快的走来。

    等她走近了,李毅仔细一看,原来就是姜木香。

    “木香!”李毅亲切的笑道:“可算见着一个熟人了,我出来走走,就迷路了。”

    姜木香掩嘴一笑,说道:“不熟悉路的外人,经常迷路的。跟我走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