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见戴

    孙薇一碰到枕头就睡着了。

    李毅又泡了一杯浓茶,放在她床头,轻轻抚摸了一下她的额头,轻轻的走了出去。

    李毅并没有回招待所,而是开着单位的车,直接出了县城,往涟水方向驶去。

    临沂和涟水是挨着的县,李毅车子开得快,不消一个小时,就进入了涟水境内,再开半个小时,就到了柳林镇地界。

    此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镇上的门面都已关门,街上偶有晚归的行人,打着手电筒,匆匆而过。

    李毅将车子开进老街,停在老桥巷子口,下了车,来到花家门外。

    站在她家门外,望着这户熟悉的古老建筑,李毅这才感到自己今晚举动的荒唐。一时冲动来到了这里,可是,找个什么借口进去花家呢?

    花小蕊并没有手机,就连她家里也没有装电话,根本无法跟她取得联系。唯一的方法便是敲门进去,敲门的话,势必惊醒花家父母,那见面就有些尴尬了。人家父母要是问他,你来做什么,他如果老老实实的回答说,我寂寞了,想睡你家女儿了。多半会被扫地出门。

    李毅在花家门口踱着步子,连着吸了几根烟,也没想到敲门进去的理由。信步来到老桥上,看着翠绿的木莲茂盛的生长在桥侧,长长的垂入文河河面。

    李毅坐在石桥的桥栏上,桥栏是临空的,没有任何护栏,低下头,就能看到下面的河水。

    文河的水静静的,在他脚下流过,感觉不到丝毫的声响。在这暗寂的夜里,只有风在吹拂,隐约能听到文河两岸民居里传来的电视机声响。那声音飘飘渺渺的,你若是仔细去捉摸,却是什么也听不清楚。

    李毅吸完一支烟,手指一弹,将烟头弹入河里,一点火光在夜雾中闪过一条长线,寂灭在幽暗的河水里。

    他忽然想起东晋名士王徽之访好友戴逵的故事。

    这个故事记载在《晋书?列传第五十》,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徽之)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安道是戴逵的字,未句也有写作“何必见戴”者。

    我也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花小蕊呢?

    李毅淡淡一笑,起身,准备回头。忽然,他zhanzhu了身子,清冷的月辉下,一个拉长了的瘦小的身影正在缓缓向他走来。

    他眨了眨眼睛,努力的看去。不错,正是花小蕊。

    花小蕊也看清了李毅,她惊喜的低声叫唤了一声:“是李书记吗?”

    李毅轻轻应了一声。

    花小蕊就像蝴蝶般飞了过来,扑进他的怀抱。

    李毅拥紧她,又捧起她的脸,深情的看着,问道:“你怎么出来了?”

    花小蕊抹了一下眼角,有些幸福的眩晕,她仰起头,说道:“镇里招待一个市里的调研组,党委办和政府办几个女同志,都被安排去陪酒,我也去了,喝到刚刚才散。我经过巷子口,看到一辆小车,我心里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感觉这就是你的车子我一边走一边望,没想到真让我寻着你了我这不是做梦吧?”

    李毅心想好险,刚才幸好没去敲门,问道:“市里来的调研组?是不是马书记带的队?”

    花小蕊摇头道:“马书记他们早就回去了,这是另外一个队伍,主要是市农业局的一些机关干部,还有几个市政府调研室的同志,一起下来搞调研工作。他们哪里是搞调研啊,分明就是下来吃吃喝喝,下来三天了,连shiyan基地都没下去过”

    李毅笑道:“可是,他们的报告对你们镇里申请农业专项资金很有帮助,你们不能得罪他们。”

    花小蕊道:“我知道,我就是看不惯他们的作风吃喝可以,你工作好歹也好做一做吧?我现在好怀念你在柳林的那段时间,要是有你在,他们敢这般下来打秋风?你早掏出一百块钱,摔到他们脸上,让他们打道回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