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三章 真相

    在苏维埃政权初期那最艰苦的年月里,他作为中龘央书记,帮助列宁解决了许多国家大事。列宁在世时候,克列斯廷斯基任财政人民委员,但在国外,他首先是以一个颇有才干的外交家出名的。

    他曾作为苏联特命全权大使,在德国住了十年,后来回国担任外交部的副人民委员,成了马克西姆.李维诺夫的助手。

    克列斯廷斯基虽然被布尔什维克赞誉为“最杰出、最坚强和久经考验的老一代革龘命家”,但从气质上看,仍不失为典型的,心地善良的知识分子。他身居国家要职,却没变成一个自负的官僚。对待下级,哪怕是最普通的职员,他都非常诚恳,坦率,和蔼,好象对方同样是克里姆林宫中的重要官员。他最喜欢谦虚诚实之人,容不得两面三刀的人和追名逐利者。因此,他对残忍的和爱搞阴谋诡计的斯大林毫无好感。有一次,他对几个好朋友说:“我仇恨那个丑恶的家伙和他那双黄眼睛。”

    当然,这件事发生在说这种话还不会有杀身之祸的那个时期。

    1936年斯大林决心向列宁的战友们“算总账”,克列斯廷斯基自然也就成了牺牲品之一。其实,克列斯廷斯基早在二十五年之前就认识了斯大林,他们还一块在彼得堡从事过地下工作,但这段历史也没能使他免遭毒手,相反还加速了他的死亡。

    大家都很清楚一件事情,斯大林最容不得那些对其历史了解甚多的人。这些人会联系他近年来的罪恶行径,相应地指出他的履历中,那些在过去大概根本不会引起人们特别注意的疑点。

    在臭名昭著的第一二次莫斯科审判的魔爪放过了克列斯廷斯基,他暂时还安然无恙。但是,那些被枪毙的人几乎全是他的知心朋友,这不能不使他猜到自己的前途如何。他暗存的唯一希望是,作为外交部副人民委员,他同欧洲各国许多著名领龘导人建有私交,而对这些领龘导人,连斯大林也得敬畏三分。显然,他指望斯大林会因此而打消“清洗”他的念头,同时也希望这场血腥的镇龘压浪潮会更快低落下去….

    然而,1937年3月27日,他的这些希望全部破灭了。这一天,他被免去外交部副人民委员的职务,调任俄罗斯联邦司法部副人民委员。这一贬职意味着什么,谁都不难猜到。

    被斯大林镇龘压的人,大多数是在不变换职务的情况下被投入内务部监狱的。但有时为了不使某个人的被捕太惹人注意,斯大林也会暂时给这个人换一个低一点

    的职务,即所谓“过渡”一下。例如,内务部头子亚戈达就是先从内务部调到邮电部,然后才被推上第三次莫斯科审判的被告席的。又如,十月革龘命中最著名的功

    臣安东诺夫.奥弗申柯,1937年被斯大林从西班牙召回国,先调任一个闲职,俄罗斯联邦司法人民委员,紧接着就失踪了。现在,又一个将被处死的人克列斯廷…,

    斯基,又成了俄罗斯联邦司法部的副人民委员。

    克列斯廷斯基担任新职后,并没马上被捕。斯大林有意让他在这种“不死不活的状态中”

    过了两个多月。显然,斯大林的主意是让克列斯廷斯基在极度的惊恐中一天一天地,一小时一小时地去等待被捕,从而导致精神崩溃,失去对刑讯逼供的反抗力。确

    实,被斯大林关进“捕鼠器”中的克列斯廷斯基,尝尽了临死前那种无休无止地拼命挣扎的滋味.一

    再说,克列斯廷斯基还得为妻子和独生女儿的命运担心。他女儿名叫娜塔莎,已满十五岁,因此,斯大林于1935年4月7日颁布的有关对未成年犯可以判处死刑的法律,对她是有效的。

    我从这个姑娘才五岁起就认识她了,所以,父母对她的宠爱是大家都知道的。娜塔莎在很多方面酷似父亲,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外貌和高度近视,而且还继承了父亲那活跃的思想和惊人的记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