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总统的建议

    苏裕隆急忙说道:“是的,他是小儿的马术教练,另外还给兴隆带来了很大的一笔生意。”…,

    法兰克令是英商恒丰洋行特聘的机械工程师,也是兴隆的编外技术顾问。自严裕棠与褚小毛分道扬镳之后,褚小毛带了一班人马,办了一个比兴隆更大的铁厂,叫发兴铁厂,本来想与兴隆比个高低,但办起来就觉得力不从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支撑了一阵,还是倒闭了,如今穷困潦倒。褚小毛一走,生产技术上给严裕棠出了难题,严裕棠便经常请法兰克令帮忙,解决一些疑难。

    前不久,法兰克令为兴隆承揽了一项业务,为恒丰洋行代制传动装置。他具体负责监制。这样,他就名副其实地成了兴隆的技术顾问。

    恒丰洋行专门经营机器订货业务,主要是面粉机和纺织机。为了减少运费,牟取暴利,英商决定将其中的某些部件包给中国厂家代制,名义当然还是用恒丰的招牌。

    法兰克令便推荐了兴隆。

    严裕棠得到这一笔大而稳定的生意,非常感激法兰克令。更令严裕棠高兴的是传动装置是整个机器体系的附属部件,制造比较容易,制造的图纸和技术指导都是恒丰洋行提供的,兴隆可以从中学到更先进的生产技术。

    兴隆确实不负众望。几个月后,恒丰洋行非常满意,这样一来兴隆的名声便传扬出去了

    “要用好洋人,你身边还有个日本人叫川村千山的一直在帮你的忙?”王恒岳缓缓地道。

    苏裕隆心里愈发吃惊,还有什么事情是大总统不知道的?

    兴隆的名声传扬出去后,川村千山听了半信半疑,但他没有食言,在他就任内外棉的大班后,就将内外棉的机器修配陆续转给兴隆承办,但他没敢把所有的活儿全部给兴隆,唯恐出了问题不好交代。此事严裕棠心里清楚,但不便说破。

    内外棉的动力设备是自设的蒸气锅炉发电机。有一次,发电机上的S形管锈蚀了,内外棉去请瑞熔机器造船公司承造。这是一家著名的英商造船企业,却因修配不符合要求出了洋相,返工数次也没有解决问题。川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来到兴隆。

    按常理严裕棠本应难为他一番,可严裕棠没有这样做。他想:此事不是帮川村的忙,而是帮自己的忙,如果S形蒸气管的试制装配成功,洋人就会明白,中国人不都是孬种。洋人做不了的事,中国人能做。让洋大人们知道知道兴隆的实力。

    从此,川村千山心悦诚服,佩服得五体投地。内外棉相继成立的各厂的修配工程都承包给了兴隆。兴隆的信誉不胫而走,其他日商厂家不约而同与兴隆往来。

    “日商要打交道,但交情不可太深。”王恒岳话里有话:“最近青岛闹得很凶,想来你也知道了吧?”

    “知道,知道。”苏裕隆赶紧答道。

    王恒岳站了起来,声音不大:“日本人对中国是有野心的,日本商人同样也是如此,在你发展实业的初期,日本人会和你打交道,甚至是帮助你,但是他们的目的,无非是要把持住你的实业好为他们效力,听命于他们,一旦你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那他们就会撕破自己的面具,最终变成你的敌人!”

    苏裕隆听的有些心惊。

    其实之前也曾经听说过,但此时由大总统的嘴里说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川村千山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很快就会知道。”王恒岳语气缓和了不少:“不过还是先把机器厂办起来吧。外界都说苏家是专吃外国人的饭的,现如今这碗饭能够长吃下去吗?恒丰的生意也是说停就停,靠不住。摆在眼前的事实规律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只有着手对兴隆的扩充,壮大自己的力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不懂你们的生意经,但在我看来当务之急是要增建厂房,添购机器,招收工人和学徒,不仅要维持老关系,还要拉拢新客户,使兴隆彻底站稳脚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