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二章 独霸市场

    在以后几年中,“天厨”厂的产量几乎是年年翻一番,到民国十三年起稍了近五番。

    事业如此之兴旺,经营如此之红火,莫说较那些艰苦挣扎的企业,就是当时的整个工商界也是很少见的。

    尽管产量大幅度成倍增长,仍是供不应求,而滞销于一隅犹如困兽的味素,由于无人问津,只急得经销商们如坐针毡,1陛惶不可终日。

    “天厨”就乘机派出人去私下里压价收购,再集中在一个亭子间里改换成味精的包装投放市场。

    日商多少年来都已惯于以居高临下的优势雄踞中国这个广大而优厚的市场,尽情地攫取,如今一旦被味精将其“味刃素”击得狼狈不堪,如何能不又急又气?气急之下,又采用了他们一贯的霸道野蛮手法,鸡蛋里挑骨头,硬是牵强附会地将天厨产品的名称“味精”说成是由他们曾做过的“味仍素”广告词中“调味精粉”中截取下来的,于是抓住这根稻草由日商铃本株式会社出面通过日本驻华大使馆向中国商标局提出了“抗议,”要求取消天厨厂味精商标的专用名注册,企图以此破坏味精的声誉。

    吴蕴初根本就不担心,因为他知道在他背后撑腰的是谁!

    不过为了在表面上应对日本人,他还是派出了营业经理王东园赴南京去打官司。

    王东园不愧公关老手,再加上大总龘统王恒岳的全力支持,这场官司打赢了。与气势咄咄逼人的日商打赢了官司,也是天厨的一次扬中华之威的贡献。

    民国十三年张逸云与吴蕴初决定将味精制作方法公开,以做好向欧美行销的准备,便决定向美、英、法等国申请专利,也取得了这个权利。

    这是我国化工业产品获得国际专利的首例,自也增了国威,其意义是很重大的。这也正是吴蕴初、张逸云所追求的根本目的。从吴蕴初本人来说,也应被视为对我国化学工业的重大贡献。

    他靠着大总龘统的无条件的支持,以及他的奋斗,孜孜不倦的目标追求,终于将国人从饮食上以及精神上请入了“天厨”。这贡献,国家和民众永远也都不会忘记……

    “天厨”厂最大的,也是最神秘的股东王恒岳,随后开始觉得原来的合伙结构形式,已跟不上甚至限制了发展要求,于是在他的建议下,将“天厨”厂改为无限公司,增资二十万元。

    司时由于产品产量的激增,仅靠各纺织厂家的面筋已大大供不应求,在吴蕴初的主张下,“天厨”厂开始订购加拿大小麦,因为加拿大小麦面筋含量高达百分之六十。为适应生产能力的发展,他们将原租用的菜市场地皮买了下来,拆除旧房,重新建起了钢筋混凝土楼房,并且又加盖了新厂房,增设了淀粉车间,制造淀粉、糊精、葡萄糖、酱色等供应市场,增加了一份附属企业,而淀粉车间的副产品面筋却正可补充市场供应之不足,一举两得。

    天厨厂终于从几颗微粒变成了大厂,为它的股东们,特别是为吴蕴初创造了可贵的财富。说可贵,就因为这些财富到了吴蕴初的手里又发挥了可贵的作用。

    王恒岳答应吴蕴初的电解设备,也顺利的从法国人手中购入。

    为了这套设备,王恒岳再度大举增资,在上海周家桥购置了地皮,建起了厂房。因其是为天厨味精厂提供原粹的,故吴蕴初为它取名为“天原电化厂”。

    同时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天府乐园的意思。因为大总龘统王—恒岳是由四川开始起兵的,四川又素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因此这个厂名也有为感谢大总龘统为民族工业所做的一切的暗示。

    不到一年的时间,天原厂正式投产。开始的产量并不是很大,日产盐酸两吨、液碱四吨、漂白粉三吨。这些产品与味精一样,在此前的中国是没有的,如果说有,那么天原电化厂就是第一个为中国的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新。

    这不仅是标志着吴蕴初的化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其拓宽了前进道路,而且充实了民族工商业的实力,壮大了工商企业的阵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