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紫禁城小皇宫

    有位提倡白话文的胡适博士。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一边嘲笑他的中英合璧的“匹克尼克来江边”的诗句,一边又说:“不妨看看他写的东西,也算一种知识。”

    溥仪因此动了瞧一瞧这个新人物的念头。老实说,这和他挨个儿传见太医时的心理一样,不过是好奇而已!

    有一天,在复议这好奇心发作之下,打了个电话给他,没想到一叫他就来了。在短暂的而无聊的会面之后,

    胡适给庄士敦写的一封信上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激,原来洋博士也有着那种遗老似的心理。

    他的信中有一段说:“我不得不承认,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我当时竟能在我国最末一代皇帝——历代伟大的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的面前,占一席地!”

    北洋已经失败了,北洋政圌府集体下野,北伐军统圌治了北京,现在的大总统叫王恒岳!

    在这次政局变动中,紫禁城又发生了新的惊慌。

    这次和张勋复辟那次不同的,是溥仪已经有了像庄士敦这样可以起保险作用的人,王公大臣们就请求庄士敦带溥仪到英国使馆去避难。庄士敦和英国公使贝尔利.阿尔斯顿勋爵商议了之后,回答说:“英国公使馆可以给庄士敦个人拨出一些房间,必要时溥仪可以作为庄士敦的私人客人住到里面去,同时英国人又找葡萄牙和荷兰公使馆交涉好,必要时可以容纳皇室其他的人去避难。”

    可是,这次密谋却不知怎么传出去了,中华民国政圌府随即向英国方面提出了严正抗议。

    这时候的英国和中国正处在“蜜月期”,是不可能为了一个被废除的“皇帝”而开罪中华民国政圌府的。因此英国公使贝尔利.阿尔斯顿勋爵急忙否认他曾经说过类似的话。

    英国公使态度的一下转变,让紫禁城里的小朝廷愈发的慌乱起来。

    在此之前,紫禁城小朝廷的开支仍然十分庞大,而民国供给的经费年年拖圌欠,内务府为了筹办经费,每年都要拿出古玩、字画、金银、瓷器去变卖和抵押。

    溥仪逐渐地从他的英国老师庄士敦那里,也从一些报纸的隐晦的消息里知道里面有鬼,至少是售价很吃亏。溥仪对于这类事本来不操心,不过有一次我听说要卖掉一座有一人高的金塔,起了疑心,才想起要过问一下。他想起了庄士敦说过,内务府拿出的金银制品如果当做艺术品来卖,都是有很高价值的,可是听说每次都是按重量卖,吃了很大的亏,除非是傻圌子才这样干。溥仪把内务府的人叫来问这个金塔是怎么卖法。一听说,果然是按重量卖的,我立刻大发脾气:

    “这除非是傻圌子才干的事,你们就没有一个聪明人吗?”

    内务府的人大概认为这是庄士敦拆他们的台,他们想了一个对付庄士敦的办法,把金塔抬到庄士敦的家里,说是皇上请他代售。庄士敦立刻看穿了这个把戏,大怒道:“假如你们不拿走,我马上奏明皇上!”

    庄士敦对于溥仪还是忠心耿耿的,他很为这位中国末代小皇帝的前途操心。

    自从国民政圌府统一中国之后,北京城里已经陆续传来流言,说国民政圌府的那位大总统很有可能采取一些激进措施。

    如果小皇帝被驱逐的话,那么他可以去哪里?中国虽然很大,但哪里才是小皇帝的容身之所?

    而在这样的非常时期,“皇宫”里的那些人,居然想帮着才刚刚十三岁的小皇帝找一个皇妃。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小皇帝才刚刚十三岁而已,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绝对没有做好准备。起码在庄士敦这个外国人看来是如此的。

    甚至,为了皇妃问题,宫里面还起了非常激烈的争吵。…,

    主要的是一直不和睦的敬懿和端康之间发生了争执,两个太妃都想找一个跟自己亲近些的当皇后。这个争执不单是由于老太太的偏爱,而是和将来自己的地位大有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