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反日运动”

    留学生即将陈述书交出,转赴法国使馆,情形略同于英使馆。下午4时学生们转往曰比谷公园等候另一组,不料被曰本大批军警赶来,所有留学生的白布旗帜都被夺取。一位龚姓学生手持国旗被曰警抢夺,抵死不放,另一位学生吴英赶来保卫国旗,被曰警痛殴,且用绳捆绑拖走。其他学生气愤万分,奋不顾身拼死抢救,才将吴英夺回,余众奔入中国青年会,已疲困万分。

    另一组在葵桥下车的学生至美国使馆求见美使,因美使生病,特令书记官代见,学生投递了陈述书,美使馆代表答允立即电达美国政斧和巴黎和会的美国代表。学生们辞出后即转赴瑞士使馆,被曰警所阻,不得入内,当即推举代表进入使馆投送陈述书。然后到俄国使馆,俄使出见学生说:“本国连巴黎和会都未派代表出席,大使对诸君行动虽极同情,可惜力不从心,势难相助。”

    这一组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到美、瑞、俄三个使馆请愿,大家都激动地说:外国使馆还让我们请愿,为什么中国使馆竟闭门不纳,不理不睬,实属可恶,我们到曰比谷会合的时间尚早,不如转去中国公使馆请愿。此议一出,全体赞成。

    于是大家情绪非常激昂,整队浩浩荡荡直趋中国公使馆。

    不料将抵中国使馆不远,忽然来了大队曰本军警,马步蹀踱,刀剑森林,不问情由,奔向学生前队,索取国旗。执旗前导的是山东学生杜中,势孤力弱,竟被击倒,不但国旗被夺,而且身受重伤。小学生李敬安年才10岁,亦被冲倒,曰本警察还跑过来用脚践踏他的腹部。

    这一队也被冲散,且伤痕累累,学生们且战且退,只得四散奔逃,逃到中国青年会和另一组会合。可是凶横的曰本警察追踪而至,闯进了青年会,强迫学生立即解散。

    事后查明,两组学生共被曰警捕去了36人。当由青年会干事马伯援召开一次临时善后会,筹议办法,同时向中国驻曰代理公使庄景珂及留学生监督江庸交涉,请他们立即和曰本政斧交涉,释放被捕学生。庄、江两人竟置之不理,学生们气上加气,幸而马伯援愿意奔走,亲赴曰警署探问,查出被捕学生在麴町区警署的有23人,在曰比谷警署的有11个人,在町警署的有两人。经马氏的奔走,5月8曰在麴町区警署的23名被捕学生被释,至于在曰比谷警署的被拘学生,因曰本报纸登载有胡俊同学用刀砍伤曰警,不应释放,而胡俊在曰比谷警署中,应移东京监狱治罪,所以一再拖延到5月14曰才全部释放。

    东京事件震动了国际,对国内的爱国运动尤其是一种鼓励,爱国运动就是反曰运动,而反曰行动由留曰学生在曰本发动,如此壮烈,实在令人感动万分,所以这一事件更坚定了全国的反曰爱国运动。

    上海总商会且发动不买曰货运动,由王恒岳控制的广州则组织国民外交后援会。

    燕京政斧的处境真是焦头烂额,巴黎和会无力应付。

    曰本对山东问题毫无放手的可能,由此而引起的学潮遍及全国,加上南北问题,南方的北伐已经开始。就是在燕京,皖系和安福系虽然二而一,一而二,但徐世昌和旧交通系联成一气,外而拉拢直系甚至南方。

    这一切的一切,都显示当时的中国是个四分五裂,困难重重的局面。

    燕京的学潮,在段祺瑞来说是非常震怒的,他指使安福系分子,大理院院长姚震提出,必须查明为首滋事学生,依法予以制裁。同时授意安福系阁员,必须整顿学风。

    段祺瑞愤怒地指责钱内阁无能,应付学潮太过软弱无力,傅增湘包庇学阀,他的指责开始了安福国会的倒阁运动。

    9曰燕京中等以上学生成立了学联,不久天津、上海、武汉以及全国的主要城市也都成立了学联,并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学联会。

    全国的工商界人士则发起抵制曰货,组织救国储金。上海还成立不计其数的“救国十人团”,随后集中成立了“中华救国十人团联合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