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梁启超的进步党

    谭延闿是反袁的,他在湖南很得人望。癸丑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承当一切湖南的责任,袁世凯调他和赵恒惕赴京。赵恒惕被囚,他亦形同软禁,有这段经过,更使他在湖南受人爱戴。

    湖南人对于湘督一职很敏感,这是因为汤芗铭杀戮太甚所招致,而湖南人甚至西南护[***]方面,反对北洋军再入湖南的态度,则尤其坚决,不过北洋军留在岳州已是既成事实,所以当时等于有一个默契,只要北军不越过洞庭湖,似乎双方就能和平共存下去。

    而王恒岳历来也是对湖南极度重视的。

    如果将来一切顺利,都是按照自己设想的进行下去,那么迟早也要和段祺瑞一样面对湖南问题。

    王庆露知道督军心里在想什么:“督军,眼下我们的手还伸不到湖南,先安定好西方再说。”

    王恒岳点了点头:“燕京呢?”

    “黎元洪那张位置坐着难受啊。”王庆露说到这里摇了摇头:“他在武昌起义时糊涂地做了民国元勋,又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莫名其妙地坐上了总统宝座。他接任总统后,对的各项问题由不问而要问,由要问而多问,他认为小事可以不问,大事必须过问,这对段祺瑞是无法忍受的。段祺瑞本已苦于国会给他的困扰,使他不能独断独行,再加上黎元洪遇事总是掣他的肘,使他感到非常受不了。他有时向他的亲信抱怨说‘我是要他来盖章签字的,不是请他来压在我的头上’”

    王恒岳一笑:“他们之间的那点事,和我没有关系,不过他们之间有一点是完全站在一个立场上的,那就是裁军和废督!”

    在袁世凯时代,他曾授意黎元洪发出主张各省军民分治,和废督裁兵的通电,袁世凯希望借此试探能否在各省行得通,只要各省不坚决反对,他意思是先将都督和民政长两个职务分开,然后着手裁兵,各省都督一律裁撤,各省军队一律直属中央,把各省军阀割据的局面转变成中央集权的局面。当然,这个计划是得不到各省军阀的支持,不过这是一股正流,全国明达之士都支持废督裁兵的计划。这个计划虽孕死腹中,然而黎元洪却因此而获得虚名。

    在护国倒袁期间,由于战争的关系,所以南北双方都尽量扩充军队,全[***]队究竟有多少数目,谁也无法统计,因为如果调查人数,是为了达到扩充的目的,自然尽量夸大。可是袁世凯死后,全国重归和平,当务之急,在于复员,减小军队员额是复员的第一步,但这却是极其困难的问题。

    段祺瑞在袁世凯死后,想方设法要把北洋势力进入西南,这便造成了更混乱的情势。

    如在四川和湖南两省,尤其是四川!

    四川已经非常明显是属于王恒岳的势力了,硬来肯定不行,但如果通过裁军和废督,那么王恒岳如果再行强硬抵抗,那么对他的威望也会造成很大影响。

    只是军人出身的段祺瑞想的实在有些简单了,不光是王恒岳,那些盘踞各地的督军们,有哪一个肯裁军废督?

    在这一点上,大小军阀们抱着的是和王恒岳完全一样的态度,段祺瑞是根本无法达到自己裁军废督目的的!

    全国只是表面上的和平和统一,事实上西南各省,无论是王恒岳的四川、唐继尧的云南,还是刘显世的贵州,对燕京仍采取一种貌合神离的态度,继续把持税款,扩充军队。

    不只是各省不肯听命中央,甚至平素以笔杆为武器的进步党也想在西南地区建立私有武力,这可以从梁启超给他信徒的信中看出这种野心:

    “吾侪自命为稳健派者,曾无尺寸根据之地,惟张空拳以代人呐喊,故无往而不为人所劫持,无时不为人所利用。”

    进步党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组织,只是通过梁启超和蔡锷的关系,在四川和贵州有点力量,再加上岑春煊和陆荣廷的关系而在两广有点力量。

    梁启超很想把四川、贵州和云南几地变成进步党的根据地,建立武力基础,把进步党变成一个有实力、有根据地的党派,以便在中央争取更大的权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