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督军”

    而同为“实业团”的吕超也很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干脆就没有去就任。

    于是在次后段祺瑞任命王恒岳为四川督军兼署四川省省长!

    段祺瑞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段祺瑞发表的各省军政首长名单,是煞费若心的,一方面要促进南北统一,一方面要巩固北洋势力,求全而不全,换汤没有换药。举例言之,袁世凯颁布的将军名义和都督名义同时取消,代之为督军,只是在都督和将军两个衔头中各抽出一个字合创督军的新名词而已;其次是委曲求全方面,这次人事安排,无论帝制与反袁派,在台上或新被逐者,都给予一定的位置安排,人人各得其所,在安排上总算尽了最大努力。

    段祺瑞的本意想在各省达到军民分治,所以只有少数省份是以督军而兼署省长的,署是临时姓质。以省长而兼署督军的,只有四个省。四川、湖南、广东、广西。

    这些省都是以军阀或者以文人而权充军事长官,这当然是临时姓质。

    至于段祺瑞在四川、湖南、广东、广西四省的权力分配,简直是播下了战争种子,制造了纷乱的根源。

    尤其是对湖南,湖南是南北用兵必争之地,较之四川还要重要,因为在北洋军来说,取湖南比取四川容易得多!

    燕京政斧任命各省督军命令颁布后,首先发生了冯国璋和张勋互争地盘的纠纷。冯、张两人都是袁时代的“上将军”,不过冯国璋在北洋派中的资望远在张勋之上。张勋的地盘在安徽,他的总部则在徐州,并将陇海线徐州以东的广大地区据为己有,这些地区是属于江苏的,冯国璋对此久已不能忍受。袁世凯末期,袁正想利用冯、张两人的利害矛盾以便从中艹纵,冯国璋鉴于袁世凯的态度,所以只得隐忍,袁死后,督军命令又发表,冯国璋认为再也不能容忍下去了,因此电请张勋移驻安庆以符定制。那知张勋却告诉冯国璋,他除了安徽督军一职外,还兼长江巡阅使,江苏是在长江流域内,长江巡阅使驻防徐州怎能说不符定制。冯国璋接了这个电报,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竟气得向燕京政斧辞职。

    冯国璋辞职当然是一种姿态,是敦促燕京下令张勋让徐州,然而燕京政斧这时又哪儿有力量贯彻这种行动,只能委婉地劝张自动让防,张勋根本不理。

    冯、张的纠纷只好不了了之了。

    这是很妙的现象,安徽省督军的驻地,不在安徽而在江苏,省长的驻地也不在省会安庆而在蚌埠,安庆只设有督军和省长的驻省办事处。安徽的民政、财政、教育等庶政当然是在省会安庆,于是省政诸事每天要用函电向蚌埠请示处理。安徽省长倪嗣冲,也是一个骄横不法的军阀,他怎么说也不肯离开蚌埠。燕京政斧虽然一再敦促他把省长公署迁至安庆,他也来个相应不理。

    乱了,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而在这个时候,蔡锷的病情也进一步加重了。

    随后段祺瑞特派法国医生赶来泸州检治蔡的喉疾,第二天,法国医生检视结果,认为喉病延误过久,声带已狭,病况严重,非迅速赴上海或曰本就专科医治不可。

    “蔡锷不行了。”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王恒岳长长叹息一声。

    放下了这个念头,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一封电报上。

    这是张勋来的电话,邀请四川督军王恒岳参加徐州会议。

    早在洪宪帝制覆灭之初,憎恨共和、蓄谋拥清复辟的长江巡阅使张勋就曾召开徐州会议,决议组织吉林、黑龙江、奉天、直隶、山西、安徽、河南七省军事攻守同盟,巩固团结,保境安民,实施宪政,“抵制暴烈分子参预政权”。是为第一次督军团徐州会议。

    而在段祺瑞上台之后,段祺瑞又邀请四川、山东、奉天、吉林、黑龙江、河南、直隶、浙江、江苏、湖北、江西、绥远、察哈尔、热河十四省督军代表再次集会于徐州,准备由张勋、倪嗣冲领衔宣布成立“各省区联合会”,制定八条纲领,拥张勋为“盟主”,通电抨击“bào • luàn 份子”,及政斧阁员借故扰乱国家政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