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

    会议认为随着和平建设阶段的到来,应当力争一个有利于人民的和平建设时期,即使是暂时的和平,也应当积极争取。会议认为,蒋介石企图消灭[***]的方针没有改变,但是眼下由于各种政治力量的牵制,他还不可能很快定下打全面内战的决心,因此和平是可能的,而且[***]及其军队也需要和平,为此,提出和平、明煮、团结这个新的三大口号。会议还认为,目前对国民党的批评,今后几个月要逐渐缓和下来。将来采取的原则是“蒋反我亦反,蒋停我亦停”。现在需要与蒋介石面对面,举行直接谈判,不能拖了。并要尽快发表和平、明煮、团结的宣言和纲领。

    会议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主要是围绕着[***]究竟去不去渝城的问题。

    周恩来说:“谈判求得妥协,须双方让步。中央决定我出去,我个人想是一个侦察战。我们是诚意要求和平,当然要争取主动,迫蒋妥协。也可能边谈边打,或者打打停停。大家关心的是毛亲自出去的问题。这个今天还不能十分肯定,因为总要谈得拢才能出去。今天也不能作不出去的决定,看我出去谈判如何再决定。蒋的阴谋也必须考虑。”周恩来的意见实际上还是不愿让[***]去冒险。

    朱德发言说:“和平对中国人民是有利的,这次去谈判是必要的,蒋介石可能作些让步。[***]去谈判是有利的。有无危险?看来比过去保险得多了。我们要保持军队,要保住人民已得到的胜利果实。东三省我们一定要去,要派大批干部去开展工作,也要派干部到国民党的大后方去工作。还要准备把打仗作为重要的任务。”

    [***]建议:“恩来同志马上就去谈判,谈两天就回来,我和赫尔利就去。这回不能拖,应该去,而且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会上,陈云、张闻天、彭真、彭德怀等先后发了言。与会人员的多数意见是:周恩来先去渝城,[***]随后再去。

    [***]考虑到争取和平的重大意义,并打算亲自去会会“委员长”做做工作。一他认为,“中国的局面,现在是读才加若干明煮,并将有相当长的时期。我们正是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加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明煮主义的中国这次谈判应该去,不能拖,而且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在这次会议结束前,[***]再次发言。他说,今天的方针是七大定下来的,七大的方针就是反对内战。当前内战的危险是存在的,但国民党有很大困难,至少今年不会有大内战,故和平是可能的。“我们要准备有所让步以取得合法地位,利用国会讲坛去进攻。我们很需要这样一个时期来教育全国人民,来锻炼我们自己。如果谈判不成,国民党进攻我们,是否打?应该打。条件是打胜仗。我是否去渝城?还是出去。出去的时机由政治局、书记处决定。先派思来同志出去。我出去,决定少奇同志代理我的职务,书记处另推陈云、彭真同志为候补书记,以便我和恩来同志出去后,书记处还有五人开会。”

    会议最后决定,先派周恩来前往渝城,与蒋介石谈判,随后[***]再去。[***]赴渝期间,[***]代理其主席职务,并增选陈云、彭真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会议还决定[***]任[***]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

    8月24曰,[***]发出致蒋介石的第三封复电,电文指出:特急渝城蒋介石先生勋鉴: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敬1945年8月24曰从[***]以上往来电报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就在这短短的几曰之内,[***]中央对与国民党举行最高级别会谈的态度是有所变化的,这就是从准备观察一时到考虑[***]亲赴渝城。但是从[***]的第三封复电看,[***]虽然已答应赴渝,但仍计划安排周恩来先行,至于他本人何时成行,还要再看一看后才能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