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和平

    坠落时间越长,开伞速度就越大。开伞速度一方面有利于降落伞迅速展开,但另一方面也会增强空气对伞面的压力。因此,越晚开伞、对伞兵的技术要求就越高。

    抛开主伞之后,蔡远飞伸手去抓副伞拉环。

    “抓住拉环,沿侧后方向扯开保险锁销,待确认备份伞已经拉出后,朝顺风方向抛撒”蔡远飞一边默念着艹作程序,一边暗自嘀咕:“鬼才知道哪边是顺风,我连东南西北都搞不清了。”

    凄厉的寒风扑面而来,刺得蔡远飞睁不开眼睛。凭感觉,他知道自己此时的下降速度已经超过了三十米,也就是每三秒钟下坠一百米的高度。

    “开伞、赶紧开伞,一百五十米以上必须开伞,不然就死定了。”蔡远飞闭着眼睛在身上乱摸一气――可就在这时候,他发觉副伞的拉环不见了!

    抛掉主伞包,蔡远飞立刻去抓副伞拉环,但是,他的右手在胸前摸来摸去,却总也找不到那个救命的机关。

    备份伞伞包的外形有点像是西式的信封,包袱皮从四面对摺过来,中间的位置上装有一个拉环,只要撤除锁销、拽动拉环,就可以把副伞扯出来。副伞包的体积比主伞小得多,用十字带绑在胸前。正常情况下,右手往肚皮上一摸,正好可以抓住拉环。可问题是,t5型降落伞和备份伞都是按照美国佬的胸围设计的,而中国兵的个子小、肩膀窄,瘦得前胸贴后背,这十字带挂在身上就变得松松垮垮。蔡远飞是第一次穿戴这个玩意,缺乏经验,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那个小伞包就溜到左边的胳肢窝后面去了――他闭着眼睛用右手摸,哪里能够摸得到。

    伸手抓了个空,蔡远飞吓出了一身冷汗,心里一着急,眼睛也睁开了。低头看一看,发现十字带还在身上,连忙顺着绑带往下捋,这才找到了那个要命的拉环。

    他一把扯开锁销,也不管顺风不顺风了,拽出伞衣就往外抛。

    从理论上讲,逆风抛伞,伞衣很有可能会被吹回到自己身上,可蔡远飞现在的下坠速度实在太快,侧面的风力已变得无关紧要。伞布从包裹里挣脱出来、滑过他的胳膊,嗖嗖嗖地向上窜。很快,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拽住了蔡伞兵,强烈的震动扯得他五脏六腑都移了位,差点没有吐出来。

    与主伞相比,备份伞的伞面小,稳定姓和可艹纵姓也比较差,伞衣打开之后,伞绳和吊带依然抖动个不停。几秒钟之后,还没等蔡远飞调整好自己的着陆姿态,他就一头扑进了水田里。

    幸好那块水田刚经过翻犁,土质比较松软,蔡伞兵翻了几个跟头,虽然摔得七荤八素却没有伤筋动骨。他坐在泥地里,头脑还十分清楚,先按照程序用伞兵刀割断伞绳,把副伞留在降落点,然后爬上田埂抬头张望,这才发觉自己居然是头一个降落的。

    不一会,教官开着吉普车跑过来了,美国佬兴高采烈,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地喊叫:“顶好!顶好!”夸奖中国伞兵的技术高超。

    “哼!随便你怎么吹,反正老子坚决不跳第二回了”。蔡远飞拿定主意不再冒充好汉。不过,美国人也聪明,懂得见好就收,从这以后,他们再也不提备份伞的事情了――因此,直到1949年,整个伞兵总队只有“留美预备班”的六个人具备手动开伞的资历,其中就包括了蔡远飞。

    说起来,1945年底的这次集训是美国第14航空队解散之前的最后一项任务。这t5伞、备份伞以及这次跳伞训练,都与“租借法案”有关系。

    “租借法案”是抗战期间的同盟条约,其核心内容是由美国向中[***]队提供30个师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指导。这个方案从1943年开始实施,刚装备了20个师,曰本就投降了。从道理上讲,战争结束后法案就应该废止,可中美双方又搞了一个《处置租借法案物资协定》,把尚未交付完毕的军用物资继续提供给中国政斧。美援装备的总数到底有多少?有说30个师、39个师的,也有说45个师、64个师的,各执一词,就连国民党自己也没有定论。这说不清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的物资分配没有明确的计划,通常是派系斗争的结果。因此,除了少数的“全美械师”,还有许多“半美械师”,而那些“半美械”部队的武器配置标准不一,数量不等,非常混乱,很难确定他们到底算不算是真正的“美式装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