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者 上

    唐生明默不作声。他熟谙官场上待价而沽的那一套程序,他觉得谈论这些话题的时机尚早。唐生明便顾左右而旁言之,巧妙地岔开了话题。

    唐生明口口声声地表示:自己对于政治已经深感厌倦了,此行携家小回到上海,就想与旧友们喝一点小酒,听数阙昆曲,安安逸逸地度过属于自己的一份幸福人生

    李士群知道唐生明的价值,他起先确实生发了仅凭自己的如簧巧舌,一举将唐生明说服归顺,为自己建立一个盟友的念头。现在,他明白了唐生明表面上吃喝玩乐后面的城府之深。因此,李士群借酒劲嘻嘻哈哈地说唐生明:“季澧兄不见真菩萨不肯献真形,季澧兄真是守口如瓶呵。”

    李士群跟唐生明在一起吃吃喝喝地厮混了四五天,他没有发现唐生明有值得怀疑之处。

    李士群自忖自己这号小庙中的菩萨,难以请动唐生明这一尊大神,便建议由汪精卫亲自出马。如此,汪精卫请李士群转告唐生明:“务请季澧至南京一晤。”

    唐生明仍然表现得相当客气,他端出一副好生为难的架子。讲:自己的大哥、家人都还在渝城,自己真的有诸多不方便的地方,所以他一时不能去南京,还请汪主席海涵。接下来,唐生明又将自己回到上海是住家的、不是搞政治的套话,让李士群捎带给南京的汪精卫。

    李士群才懒得听唐生明的那套鬼话呢。这时的上海滩已经成为了一种虎啸龙潭的是非之地,中国这么大,上海已非居家的首选之地。

    因此,李士群充当了汪精卫的传声筒。他不愠不火地劝说了唐生明整整两天有余。

    后来,李士群拿话逼他:“你季澧兄再怎么自树清高,在这月黑风高的时局中,总不能躲在上海,连一个老朋友都不见吧?”

    如此,唐生明故意在上海羁留了一段时间之后,方摆出一种左右为难的样子,携带夫人徐来,在李士群、叶吉卿夫妇的陪同下,从上海乘火车到南京访旧。

    虽然,李士群没有马上达到把唐生明收服为己用之目的,可是,像李士群这一类的家伙,至少从场面上来讲,应该属于江湖上讲究恩怨仇杀的那一类亡命之徒。他对于出身于名门的唐生明印象不坏。加上徐来的那一份过去在上海滩做红明星时所磨练出来的亲和态度,徐来与李士群那强悍的老婆叶吉卿,很快便亲热地走在了一起。因此,李士群乃盛情地邀请唐生明夫妇,住在自己在南京的公馆之中。

    李士群觉得唐生明无论在今后的南京官场上如何的言进讲退,周佛海这一流的人物始终是不可不先拜见的

    周佛海在当时的南京汪伪政权中,担任着财政部长兼行政院副院长的职务,是唐生明的湖南老乡,也是唐生明的老同事、老上级。唐生明从李士群郑重其事的语气中,立即就掂量出了周佛海在汪伪政权中的那一份沉甸甸的分量。

    周佛海周佛海先前在黄埔军校中,曾揽下过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的热门差事,在黄埔系中的地位原自不低。接触过民国史的读者,应该知道蒋介石打江山的底子,靠的就是血气方刚的黄埔军校学生。故而,在后来的蒋家王朝中,但凡黄埔系出身的军政干部,便有一份天子门生的傲慢,走到哪里都有一份狷介而立的自命不凡。

    民国的官场中,其他灰头土脸的各路派系,曾经侧目将出身于黄埔的将官们,形容为大内御赐的“穿黄马褂”系。

    周佛海既然在黄埔军校中,做过相当于从前水浒梁山泊之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总教头的位置,因此,在汪伪的草鸡政斧中,坐上了第三把交椅的周佛海,只要有蹭蹬失意的黄埔军人前来投奔,周佛海总要把一张胖乎乎的油脸,凑前去着意地笼络安抚人家。这是周佛海视为自己独门的一块禁脔,南京政权中只有地位最高的汪精卫才能压过他的风头。

    当时,像汪伪政权中带兵的绥靖军师长谢文达、军官训练队总队长刘启雄,还有刘峙的侄子刘夷等,都是一时出入于周佛海门下的黄埔系人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