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两个老头和命运的转机

    通过人家介绍,叶皓东这才知道,敢情在自己没被关到那以前,这位叫克里亚汗江的老头九七年至今已经被羁押了将近二年,但一句话也没说过!叶皓东是这二年来唯一跟他有过语言交流的人。监狱内部安装的监视和监听设备记录下了他们的那几次声音较大的激烈对话。老头儿突然认罪的行为引起了领导们的注意,国安局方面这才调出了这些日子的羁押所的录像资料,叶皓东这个口才超好,蒙冤入狱的年轻犯人才进入了上层领导们的视野。

    在军区的关押室里羁押了三天后,叶皓东的案子终于奇迹般迎来了转机,本该由他承担的主要责任落到了植物人黄杨木头上,次要责任居然落到了监管不力的林襄武头上,党内记大过一次,理由是许劭初来乍到还没有完全掌握中队的情况,许劭是第三责任人,只受到了上级的口头警告,叶皓东奇迹般的被定性为受足以致命的虐待后自卫的应激反应,头部被叶皓东打了不下三十拳的黄杨木被说成了一拳导致的这种后果,法庭上,先后几个法医和垦区医院的‘砖家’站出来证实了这一点。于是叶皓东得以被认定为完全正当防卫,整个事件当中没有任何责任。这也让叶皓东奇迹的成为了独一无二的三次正当防卫的犯人。

    他今后的刑期将要在军区关押军事政治犯的特殊监狱中度过,一切交接手续在一天内完成,叶皓东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带到了新的服刑地,一个极特殊的所在,疆南军区政治处,政治军事犯罪改造管理所。

    在连续接受了多次高级别的审问后,叶皓东所知的那些东西终于说无可说。军区政治处和国安局对他的兴趣才渐渐淡下来。叶皓东也终于有闲暇彻底了解一下这个奇怪的特殊监狱。

    这是一个位于军区直属部队驻地核心位置的一个不大的院子。这里没有电网高墙,更没有轮班站岗的警卫和探照灯,这里也没有穷凶极恶的管理干部,甚至日常管理也很松弛,住在这儿的犯人年纪普遍超过六十且为数不多,相互之间可以随意走动,尽管这里管理如此松散,安保又是如此稀松,但叶皓东却绝对相信,无论多牛的犯人,也绝没有机会从这里逃出去!不光是因为这里无处不在基本没有死角的监视监听设备,更因为这座院子周围驻扎的那数万大军和他们居住的连接紧密守卫森严的军营。

    住进这里的半个月以后的一天,叶皓东在这儿惊奇的遇见了一位跟他有着重大血缘关系却彼此从未见面的至亲。叶皓东的亲爷爷叶鹰老先生。

    这又是一个极富传奇其色彩的人物。

    叶鹰,一九一五年出生在奉天城里的一个小官僚家庭,父亲叶伯达是晚清举人出身,做过清政府的小官也做过张大帅手下的小文官。一九三一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军创办的奉城讲武学堂,同年日军武力进攻奉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十六岁的叶鹰提前入伍成为了一名东北军的排长。九个月以后年仅十七岁的叶鹰成为东北军中最年轻的营级军官,原因是他所在的部队连以上军官全部阵亡,部队的编制保留下来,他也因为极富煽动性的演说鼓动了一批热血青年参军,而因此升官成为营长。在那个年代里,这种事情屡见不鲜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叶鹰一生命运最大的转折发生于一九三八年。那一年他已经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66军53旅102团的上校团长,同时兼任53旅代理旅长。就在那一年,一个名叫顾向英的奉城**人成为了他的参谋长,他们彼此志趣相投肝胆相照。叶鹰受到顾向英的影响,对革命对华夏的命运有了更深层的反思,随着天长日久的接触,到了一九四四年底的时候,已经是66军105师少将师长的叶鹰终于下定决心率部加入**领导的八路军。

    次年,抗日战争胜利,内战的阴云笼罩,他毅然率部在战争爆发前加入了党的队伍,他本人也在同年入党,并带头率部接受改编,成为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接下来的事情,两党内战,叶鹰跟随四野转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新华夏共和国成立后,他也论功行赏成为了共和国将星之一,金光闪闪的中将军衔和东北局副书记的身份让他着实风光了好几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