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天龙道

    怀静伸手轻轻按在咸瑜头顶,抚摩言道:“治水不易,多你一个少你一个,并无差别。你如今既已涉世践行,那就不要半途而废、妄弃托付。”

    咸瑜这时候就像是一个迷惘且不知所措的孩子,问道:“弟子下山以来,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皆成烦恼,未来该如何做,还请师尊指引前路。”

    “为师不知。”怀静直接了当地说道:“无论是治水抑或治世,根本都在于治心。若无人心知觉,纵使海陆翻覆、天地倒悬、重返洪荒,也无非世间物性之变。而世道根本在于人心,若不知人心、不明所欲,则难以治世。如若放纵人心、不疏其欲,则如洪泛掩陆、混沌难解。”

    怀静说是不知,但他借当今世道为咸瑜解释了一番,无论是放纵人心、还是操纵人心,都非是世间长久之道,其根本首在知晓世人之心。

    那如何才能知晓世人之心?道法修行筑基伊始便已言明——摄心。

    摄心是为自知,自知者明,不自知无以知人。能摄己心,方能摄世道万众之心。

    “摄万众之心,何其难也!”咸瑜苦笑道。

    怀静眨了眨眼,轻抚银白长须说道:“别人为师不了解,但有一人或已证此道。”

    咸瑜追问道:“是谁?”

    “正是你云霁师祖呀!”怀静笑着言道,“在这一点上,你倒是得了云霁师祖的真传。”

    咸瑜疑惑道:“可是……弟子还以为此番修行求证已有偏差。”

    “若只观我云海仙宗一门道法传承,你确实求证有偏。”怀静言道:“但大道修行非止这一门传承,你能得云霁师祖的真传,是机缘也是劫数,为师确实不知如何提点你。”

    “是弟子辜负了师尊教导。”咸瑜叩首道。

    “你未曾辜负,修行悟道一途上,师徒互证,今番见你有此境遇,为师亦有所悟,将在今后治水中步步印证。”怀静说道。

    咸瑜问道:“师尊这便要离去了吗?”

    “苍生受苦、百姓罹难,如今准备既足,就该刻不容缓。”怀静说道。

    咸瑜端正恭敬地行礼道:“弟子恭送师尊!”

    怀静起身受礼,说道:“看来你已明悟,是打算继续留在北荒做你的事了?”

    “还请师尊允许。”

    “好,强行者有志,为师自然应允。”怀静说道:“那为师这便去了,你我师徒各自用心,大道不远。”

    说完这话,怀静身形如风云而去,当咸瑜抬起头来,只见蔚蓝碧空广袤无垠,好似自己也能一飞冲天。

    而就在九龙岭上空之中,有一道隐匿身形的法阵,掩蔽了十数条人影,居然都是云海仙宗门人,其中多是咸字辈的水族弟子,碧亭双尊、怀乙与云缘皆在其中。

    见得怀静飞天而至,怀乙最先开口,笑嘻嘻地问道:“你这个徒弟怎么样?”

    “咸瑜此子已有脱胎化龙之兆。”怀静端正庄严地说道。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纷纷向怀静躬身行礼,齐声道贺。

    妖怪修行至离形去知在所多有,但化形龙种却是极难,并非所有水族妖灵都能化龙飞天,这与各自求证与愿心关联密切。怀静在云海仙宗内修为甚高,即便放眼海内外水族,怀静也是强横高绝之辈,能得怀静此评,绝不是因为咸瑜是他弟子,而是咸瑜的确有化龙之资。

    世间妖族化龙,其根本在于参悟族类生灵之变,以至于超脱族类原身,同时具备各种生灵的形态,形骸体魄与生机元气有本质上的蜕变。

    就如同朝凤山的道法传承,人身化灵禽,此门道法并不是强求门人弟子抛却人身形骸,而是另辟蹊径参悟超脱之道,以明大道修行不限于原身形容。

    道法修行乃是取自我身心之用,身心亦是大器,咸瑜若有朝一日化龙飞天,那说明云海仙宗的炼器之道,对于世间妖物而言亦是指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