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亦人患(一)

    面对如此恶劣的情况,官府方面自然极其重视,不光是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可以调动的人手都调动了起来,就是京营那边也派人不少人马紧盯着河堤,同时还组织了许多百姓拿着簸箕竹筐等物挑来泥土沙石以增高加固河堤,保护永定河不被日益上涨的河水给冲垮。

    另外,眼看着雨势一直都不见缓的,内阁方面已知会了工部衙门,让他们赶紧想法把永定河下游的河闸给开了泄水,从而减轻北京城里的河水的负担。

    虽然如此一来,永定河下游的那些州县肯定会遭殃,但和北京城的安危比起来,那儿的百姓家园被毁,田地被冲就算不了什么了。

    对于内阁的这一决定,如今的工部尚书郭朝宾当然不会有任何异议。他赶紧就招来了手底下的那些得力之人商议起到底该如何开闸,怎么样尽可能地保证下游的安全等等事宜了。

    而当他们正讨论得热火朝天时,一直在工部衙门里被人排挤不受待见的杨晨也来到了那处公厅之外,很是不安地来回逡巡着,似乎有什么急事要进去禀报一般。

    不过介于他在工部衙门里的微弱地位,就是那些不时给里面的大人们端茶送水的仆役们,也没一个拿正眼看他的,更别提为他作声通禀了。于是,杨晨只能被冷风吹着,被秋雨淋着,等在厅外,满脸焦急与不安地继续踱步。

    直到过了有一个多时辰后,一众官员才面色凝重地从厅里散出来。他们已经定下了方案,但只要一想是自己定的方案导致下游百姓无家可归,甚至可能有不少人会因此丧命,他们的心情就颇为沉重。

    正因如此,本就不受待见的杨晨就更没被他们瞧在眼里了,而杨晨见他们出来,也面露犹豫,几次想求助于他们为自己去跟郭尚书通报一声,但在见到他们那冷漠的神情后,却又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最终,杨晨便把牙一咬,决定自己就这么去和郭尚书说话,也不必再去求人了。想到就做,杨晨当即几步就来到了郭朝宾的公房门前,先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这才朗声道:“尚书大人,下官杨晨有事禀报。”

    “嗯?你有事刚才怎么不在会上说呢?”郭朝宾因为刚才一番讨论已头昏脑胀,再加上杨晨露面实在太少,所以一时竟还没认出他来。但很快地,他便想到了杨晨的身份,脸色也微微冷了下去。不过出于官场的礼节,他还是点了点头:“你且进来说话吧。”

    “多谢尚书大人。”见郭朝宾答应自己进去,杨晨心里略微一宽,觉着事情还有可为,便也顾不上身上因为长时间淋雨而有些狼狈,急急就进了屋子。

    只是他这模样落在一向颇看重官员体面的郭尚书眼里,又让后者的神色忍不住冷了三分:“真是不成体统!”在心里作出如此评价之后,郭朝宾才问道:“说吧,你有什么事要禀报于本官的?”

    “尚书大人,敢问适才你们会议是否已经定下要开下游的河闸了?”杨晨这时候也顾不上什么礼节了,直接问道。

    郭朝宾不满地皱了下眉头:“不错,不过这事既然没叫你来一起商议,你就别搀和了,把心思放到自己的差事上便好。”

    “大人,且听下官一言,切不可在之前立闸的所在开闸,不然必然会酿成大祸!”杨晨赶紧急切地说道。

    听他这么一说,郭朝宾不气反笑:“你这话好生没有道理,咱们之前立闸不就是为了今日之开闸吗?难道我们还要去别处再立闸开闸不成?那岂不是要多耽搁数月时间?到那时候,我北京城早被日益上涨的永定河水给淹没了。”

    “大人你是不知那边的情况哪,那儿河道狭窄,两边又多山石,一旦突然开闸,水势必然会大涨,从而冲落山石,填塞河道。若河道一被填阻,那永定河水不但不会如我们所愿般大量泄往下游,反而会倒灌回来,到时候北京城可就真要遭难了,还望大人三思哪!”杨晨赶紧大声辩解道,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