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李家

    周围正洒扫庭院的下人们见到这位一向稳重的爷今日竟如此模样,顿时就好奇起来,只是任他们怎么互相打听,也无法得知这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那中年人在穿过数进院落,直达倒数第二进院子后,才略略放慢了脚步,但比起以往来此地时的规矩,却已大有不同。

    他那急切的脚步声打扰到了一个正坐在院子里,进行着吐纳的灰白头发老者。此老看着六旬上下年纪,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但却又红光满面,不显半点老态。见到中年人这副模样,老者的眉头就是轻轻一皱,说道:“李琮,何故如此惊慌?都多大人了,还如此不稳重?”

    中年人李琮被老者一说,脸上便是一红,赶紧低头道:“伯父说的是,是侄儿太过孟浪了。不过,事关重大,我紧张之下这才……”

    “哦?到底出了什么事?”老者此时已收了功,从蒲团上站起身来,看着李琮正色问道。其实他心里也隐隐有了些不安,李琮为人老成稳重,是家族里公认的,说不定自己百年之后他就是接替自己当上族长的那个人,这事竟能叫他也乱了分寸,显然很严重了。

    李琮稍稍咽了口唾沫,这才道:“这是大同的李常连夜派人送来的急信,伯父你先看看吧。”说着便把一封信递了过去。

    老者接过信,眯着眼睛就看了起来。这一看,他那张古井不波的老脸上也迅速蒙上了一层阴霾:“竟有这事?此事当真?”

    其实他这话也不是问的李琮,而只是自言自语。但李琮身为晚辈,既然伯父这么问了,就得接着:“李常这么急着将信送来,说明事情假不了。伯父,事关重大,我们必须有所应对才行哪。”

    “唔,兹事体大,不得不慎。”在稳了稳心神后,老者终于有了决定。

    片刻之后,李琮又一次疾步走出了这处院落。而后不久,数名仆役就也匆匆地赶向了李宅的数处院落,将身处其中的李家才干子弟都给叫了出去。

    大概半个时辰后,李氏祠堂之内已坐着十来人,他们都是李家现在在家里的得力之辈,李珏和李琮自然身在其列。

    待众人传阅了那一封急送过来的信后,李家之主,老太爷李牧才开口道:“对此,你们有何看法哪?”

    随着他这一问,多数人的目光就都落向了李珏身上,直看得他有些坐立不安起来。他当然知道大家为何会看自己,因为大同之事是由他去处置的,本以为已把一切都控制住了,可没想到却有如此变故,可说他的责任甚重哪。

    既然大家都看着自己,李珏只得硬着头皮第一个开口道:“这事确实挺严重的,但我总觉着那杨震是在虚张声势,他未必真有那个本事拿住脑毛大,更别提拿捏住我们其他的把柄了。”

    “我却不这么看。”李琮一脸凝重地道:“这个杨震既能从鞑子手里脱身,就必有其过人之处。而且,他身为朝廷官员岂会不知道将旁人冒充鞑子酋首有多严重吗?而且脑毛大到底是还在草原或是真被他捉住了,咱们要查也不是太难,他凭的什么用个假货来骗我们?”

    “这……”李珏闻言面色便是一红,既羞且恼,这分明就是在落自己面子了。但事实就是自己办事不周,才叫人拿住了痛脚,也无可辩驳。

    李琮、李珏两个因为都很出色,又都有可能接任下一任的家主之位,所以一直都在明争暗斗。对此,在场众人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们有这么一番说话也不令人意外。

    但事都这个时候了,两人还在那儿争论,就不是李牧希望看到的了。于是他不再问这两人,而是将目光落到另一个侄子身上:“李珩,对此你有何看法?”

    李珩年纪和他们也差不多,但看着却比那两位要老实得多了。被家主点名,才缓慢地开口:“此事我们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然会很棘手。所以我以为我们该派人去和他先谈谈,看他到底想从我们这儿得到些什么。但我们也不能只听那杨震的一面之词,所以派人去草原查明真相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