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欢乐一家愁

    眼看着大水已然退却,粮荒即将得到解决,而一向横行县城,鱼肉乡里的郦家又被县官府所破,看来再难有往日的风光,对诸暨县百姓来说实在是三喜临门。于是,整个县城都被欢乐的氛围所浸染,若非此时城中依然缺粮,只怕大家都要大摆宴席,欢宴个数日了。

    但这时候,即便肚子依然只是半饥不饱,可人们的精神头已完全与之前不同,之前有些死气沉沉的县城再次焕发出了活力来。

    就在一天之后,真正叫人激动的时刻也终于到来。似乎是为了印证杨晨所言非虚,这日中午,数十艘装载着无数麻包的货船就来到城外的浦阳江水门码头,将本就不太大的码头挤了个满满当当。

    一些眼尖的百姓瞧见这些船后,立刻就联想到了昨天杨县令所宣布的事情,顿时整个县城再次沸腾,杨晨杨县令的声誉也再次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百姓们来说,你断案再高明,再敢与豪强争斗,也比不了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县令才是真正的好县令。

    在无数百姓激动眼神的目送下,一身风尘仆仆的蔡克文面色有些僵硬地走进了县衙大门,来向杨晨交令:“大人,草民幸不辱命,终于从湖广购取了十八万斤粮食,如今那些载粮的船只都停在江边的中水门前,只听大人的吩咐。”

    “蔡老叔实在是辛苦你了,一路之上没遇到什么麻烦吧?”其实一直还有些忐忑的杨晨在看到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蔡克文,听到县衙外传来的阵阵欢呼声后,终于大大地松了口气。

    他的性格就是如此,只要事情还没有彻底成真,他总会担心有什么变数。所以即便昨天都和百姓宣布这事了,在未曾见到粮食到来之前,他依然难以安心。可现在,杨晨却终于不用如此纠结了,最放松的笑容也终于挂上了他的脸颊。

    见杨晨笑得如此轻松,蔡克文也觉得一身松快,似乎连日来的舟车劳顿都消散了一般:“托大人的福,这一路来都算顺利。虽然曾遇到过一些关卡,但有魏班头出面,他们也不敢为难我们。”

    这正是杨震让魏勇随他们一道前去买粮的目的所在了。一来魏勇一身武艺还算不低,足以起到保护的作用,二来他还有个锦衣卫的身份,在遇到官面上的难题时,锦衣卫的牌子还是能威吓住一些人的。

    杨晨一听,就笑得更灿烂了:“好,能一路顺顺当当地把粮食运来就好。那本官这就前往码头,命人把粮食都卸下来。不瞒你说,如今县城可正在闹着粮荒呢,就是本官自己,也还饿着肚子呢。”说着,便兴冲冲地起身向外而去。

    一见县令大人都动了,县衙众人也就不再矜持,赶紧随在杨晨身后往城外的码头赶去。随后,百姓们也自动地参与到了这一行列之中,人数越来越多。待到他们赶到码头,看到粮船时,大半个县城的百姓都已汇聚到了浦阳江边。

    这可比以往任何一次的端午赛龙舟时都要热闹得多,以前或许有不少人赶到江边看赛龙舟,但同时也有更多的人在城中乡里过节。但今日,几乎全县百姓都在县城,现在又都赶了出来,自然是一片人山人海了。

    就是杨震和杨晨这对在后世见识过大都会之拥挤的穿越者,也不觉被今日百姓的热情所惊到。而随着杨晨一声令下:“卸粮!”后,许多年轻力壮的百姓也自告奋勇地冲了过去,帮着船上的工人搬卸起粮食来。

    所谓人多力量大,干活也自然快。以往需要好几日才能卸完的十多万斤粮食,今日却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时辰里,就全被搬离了粮船,直看得那些漕帮的船工都直了眼。

    而接下来,就是对粮食的安置和分配问题了。这一切,有蒋充和赵邦甫这两个老于县治的官员帮手,杨晨这个县令反倒不用太费心思了。

    而随着久违的白花花的粮食拿到手里,许多百姓都泣不成声,这些往日里也并不是太过宝贵的白米,此刻在他们看来是如此的珍贵。当然,同时伴随着的,还有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