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章时年暂时按下心中的疑惑,不忍逼迫他,笑着揉揉他的头发说,“我相信你,回去早点睡吧。”

  送章时年走后,陈安修给父母打了报平安的电话,电话是爸爸接的,事情还不清楚,他不好直接点明,拐弯抹角的问了问,爸爸根本就没听出来,放下电话,陈安修心头的疑云更重,望望到底是怎么知道的呢?知道到什么程度?这种事情被年幼的弟妹知道,总有种无法面对他们的感觉。

  *

  时间不等人,很快就是三月底了,苗木商按照合同的规定把扦插的小苗运了过来,坚果类的核桃,板栗和榛子最多,水果的有蓝莓和黑加仑。一同来的技术员是一个叫冯涛的的三十多岁的男人,是东山区本地人,说起来话来,才知道老家和陈奶奶一个村子,七拉八扯的,还要喊陈奶奶一声老姑。算起来真就没什么血缘关系,只不过在一个村子里彼此都有个称呼罢了,不过有了这层关系,言语间说话倒是亲近不少。

  陈安修去附近的村子里雇了几个人,来的人大多是女人,这活不算重,但就是总弯腰很累人,花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些小苗分门别类的栽种好了。

  陈安修指着那些蓝莓和黑加仑的苗问冯涛,“冯哥,咱这市场上很少见卖这些的,有人种吗?”

  “兄弟,你这就外行了吧,现在市场一抓一大把的哪还有什么行情?就是这种稀缺的才赚钱,要是种好了,有的是人捧着钱上门收你的果子,包装一下,直接出口或者走高档的礼品水果路线。现在人生活好了,不仅要吃好的,还要讲究个什么有营养有保健,这几年我们这种苗木卖的可好了,你不用担心苗木卖不出去,当时不是都签合同了吗?我们会按照价格收的,有多少要多少。”

  这个陈安修倒是不担心这个,他是在想如果行情好的话,他要不要也考虑发展一下这个。

  四月初的时候,江三爷爷翻了老黄历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让这家小饭馆做为吨吨家的小厨房重新开业了,第一天宴请的都是街坊邻里,江三爷爷很高兴,亲自做了很多菜,陈安修到山下借了一个厨子叫张言的,不知道是齐大师第几代徒孙,答应上来帮几个月的忙,实在是没办法了,这年头好厨子难找,找到了,人家也不愿意来这种山野小店,但现在天气暖和了,来山上踏青旅游的人多了,现在不把农家乐搞起来,一家中最赚钱的时候就要过去了。

  江三爷爷想趁着这个机会把周海夫妇叫过来,把事情开诚布公的说明的,不过去的人回来说,周海下山去找工作了,这件事只得暂且放下。不过经历开业这件事情,镇上的人也都明白,江家老爷子是铁定心把小饭馆留给陈家了。

  陈安修找人印了宣传单,其实上面很简单,就拍了个小饭馆的正面,然后写上了地址和一些特色菜,以前送奶的同事那里,帮着发了些,陈天雨的快递公司那边也帮着发了不少。效果看起来还不错,很多人都是顺着传单找到店里的。

  这个时节上山的很多都是踏青吃野菜的,吃了一冬天的温室蔬菜,春天也该换换嘴里的味道了,这野菜不仅城里的人喜欢,山上的人自己也喜欢,饭前饭后的就拎个塑料袋和小铲子上山了,小饭馆应景的推出了野菜宴,荠菜猪肉的饺子,荠菜鲜虾的馄饨,要一碗荠菜蛋花汤,吃的就是这个鲜味,还有蒲公英,蘸着小饭馆自己烀的黄豆酱,土鸡蛋炒的香椿芽,苦菜和蚂蚱菜也有,更好吃的还有蕨菜,这种菜喜油,用大肉炒出来,那香味立刻就能把人的口水勾出来,当然最好吃的要属东山本地的一种野菜,名字不太上台面,叫黑汉腿子,模样长得像芹菜,不过那鲜嫩的口感和清甜的味道是芹菜不能比的,回家小炒个肉丝或者做个汤,一整个春天都得怀念这个味道,但这个野菜挺不好找,偶尔的能在树底下扒拉到三五棵就算是撞大运了。

  此外陈安修在柜台旁边隔出一个架子,摆上家里的土鸡蛋,来的客人都可以免费试吃一个,价格肯定是偏高,但那味道真的是好,当场就买的不少,还有的要了淘宝店的地址,说是以后可以上网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