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有本要奏

    接下来几天,宝钗就找不断地指点着李纨和探春两人,又把赖大等管家们召来,一一吩咐交代。

    紫禁城,太和殿,早朝。

    各位大臣有本的都奏了,眼看着就要散朝了,兵部尚书李源终于松了口气。

    今天皇上没点他的名,算是逃过了这一关。

    前一段时间盛传,皇上对于各府操练府兵的事宜很不满意,这让李源很是紧张了一阵。

    按说这操练府兵事宜,其实跟兵部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此时既不是兵部提出来的,也不是兵部操办的。兵部没出钱,也没出人,对于操练的好坏,也没有检查、督促、考核的权力,其实都是各个府中自己在张罗。

    从兵部的角度来讲,李源也没指望各个府里能练出什么好兵来。

    到目前为止,除了贾珉的府兵团参加过一次剿匪,到了卜奎驻扎外,其他的府兵都没参加过什么军事行动。

    即便是贾珉剿灭五龙山匪徒,也不过是演习是碰上了,瞎猫碰上死耗子,赶巧了。

    况且府兵团一千多人,对付那几个匪徒,在人数上占了绝对优势,也不说明他的府兵就有多强。

    派他到了卜奎之后,本来就是叫他起填个坑,凑个数,没想到贾珉还真的拿自己当回事儿了,竟然搞起什么改革来。

    你在流人那里搞什么改革,我也管不着,那是刑部的事儿。

    可是,竟然挑起了跟温都拉四大部落的冲突来了,这一下子,可就捅了马蜂窝了。能挑事儿,不能平事儿,这下子,四大部落都反了起来。

    那个贡赋,都七八十年没交了,朝廷这边儿早就忘了还有这回事儿了,你说你去惹这个麻烦干嘛?

    “众爱卿,谁还有本要奏?”

    见一众大臣没人说话了,元亨天子开问了。脸上笑呵呵的,今天似乎心情不错。

    没人要奏了。刚才该说的都说了,大伙儿也都饿了,都想散朝回去吃饭了。这个时候谁再提事儿,就有些得罪人了。

    “你们无事可奏,朕倒是想起件事儿来。李源,你那个卜奎是怎么回事儿啊?”

    什么叫我那个卜奎?哪个卜奎是我的?

    “回皇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没有什么卜奎,若说卜奎,那也是皇上的。”

    哼,我若是承认了卜奎是我的,你一不高兴,给我扣个谮越的帽子,可就要了我的老命了。

    “行啊,李源,什么时候也学会了牙尖嘴利了?好了,朕也不跟你绕圈子了,趁着大伙儿都在,你就跟大伙儿说说,那个贾珉是怎么回事儿,在那里都干了些什么?”

    贾珉怎么回事儿?你还不知道吗?他那折子里不是都说了?

    给皇上上奏折,除非是重大的机密,需要专折密奏之外,一般来说,在朝廷都是公开的。

    当然,这个公开,又都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不是重大的事件,一般都是先到各部,然后是军机处。除非是非要皇上钦定的,一般在这两个关口就处理。

    所谓处理,就是拿出意见,然后通报皇上一下。皇上若是没有什么异议,就执行了。

    卜奎的事情,在贾珉看来是大事,但是,在大臣们看来,则算不上十几个什么事儿了。

    大臣们都是如此,何况是皇上呢?李源本来以为皇上不在意卜奎的事儿的,没想到,今天竟然亲自过问了。

    皇帝问了,他也就不得不说了,于是就把贾珉的奏折上说的事情,又大致的说了一遍。

    一边说着,一遍在心里把贾珉给骂了个千遍万遍,直怪贾珉多事儿。

    “众爱卿,都说说你们的见解吧?”

    元亨天子话音刚落,户部万尚书就抢着说话了。

    “臣恭喜皇上,那温都拉草原的贡赋,已经七十年没交了,这回收了上来,可就是一笔巨款了。今年河南大旱,许多灾民需要救济,这笔钱来的正是时候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