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童试(二)

    因为现在还只是童试,所以,石磳子就小了一些。

    这个环节的规定动作,是把石磳子提到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把石磳子的底部,向左右各翻露一次。一次性完成了,就是合格了。

    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名目,叫做“献印”。

    贾珉选了250斤的头号石磳子,虽然多少有些吃力,还是顺利地完成了动作。

    马尚德也选了一个250斤的,顺利地完成了动作。

    到目前为止,两场外场考试,就算是结束了。

    在技勇考试的弓、刀、石三项中,必须有2项为头号或者2号成绩。3号成绩超过2项者,就是不合格了,失去了参加下一轮考试的资格。

    贾珉拉弓选的是头号,大刀选的是2号,石磳子选的是头号,所以,就通过了两场外场考试。下一场就是内场,也就是文化课的考试了。

    马尚德三项都选的是头号,甚至是出号,所以,也顺利地通过了。若是单论这个成绩,还是可以排在贾珉之前的。

    成绩很快就出来了,两场外场考试下来,就只剩下24人了。这24人将进入第三场考试——内场。这回不考武技,而是考文技了。

    此时已经是午时,于是休息吃饭,未时初,再考内场。

    很快就到了未时,24名考生进了屋内,开始最后一场考试了。

    对于武举考生来说,许多人的真正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绝大多数情况下,武生的文化水平都是不高的。有许多武技成绩很好的,最后就栽在了文化考试上。

    许多武生对于文化考试深恶痛绝。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作弊。夹带小抄就是自然的选择了。所以就经常发生考生作弊,中途被赶出考场的事情。

    文化试卷分为三部分,第一是默写。内容是《武学七经》中的一部分。一般在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是策,相当于问答题。题目从《孙子》、《吴子》、《司马法》这三部兵书里面出。

    第三部分是论,也就是议论文。题目从《论语》和《孟子》这两部书中出。

    要想在文化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得对《孙子》、《吴子》、《司马法》、《论语》和《孟子》这五部经书背得滚瓜烂熟的,至少也要背得差不多的,否则,题目出来了,就只有干瞪眼了。

    武举考试考文化课,并不是为了为难武生们。而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步。

    武举选拔的是将来的武官,而且是中高级武官的组成部分,所以,就要文武兼备才行。一个文盲武官,终究是难以胜任大任的。

    况且,军队里的文书往来也很多,若是武官没文化,也是很不方便的。

    对于文化考试,贾珉是最有信心的,所以,心情就很轻松。

    拿到卷子后,没有急着答,而是先把几道题都看了一遍。

    第一道题是默写,题目是《孙子?兵势篇》。

    第二道题是策,题目出自《吴子》。

    第三道题是论,题目出自《孟子》。

    这三部书,他都是几乎倒背如流的。把答案在心里默念一遍之后,开始研墨。

    一边研墨,一边琢磨着在卷面上如何排版。

    除了答案正确,文字流畅,字迹工整,卷面干净整洁外,卷面的版面如何安排,对于考官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

    一个安排的规整美观的版面,其实是考生思维周密和运筹能力的体现。在答案都正确的情况下,一个好的版面和一个差的版面,给考官留下的印象,肯定是不同的。

    如果卷面上的字,大的大,下的小。这块拥挤不堪,那块儿又大量留白,不仅不美观,还体现出考生思维的混乱。给考官的阅卷体验,肯定是不一样的。

    心中核计已定,贾珉开始答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