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宝钗(二)

    贾珉在吟诗前,强调宝钗和妙玉都是从南方来的,其实是他故意设下的一个陷阱。

    宝钗是金陵人,妙玉是苏州人。强调她们的南方人身份,就是增强她们的代入感,让他们进入到这首词的意境中去。

    其次,就是强调这首词,是特意为宝钗做的。

    词中的南国风景,隐喻她们的家乡。“船上管弦”和“千里江山”,隐喻她们从南方到帝都来的路上景色。“看花人”和“笛在月明楼”,则是隐喻宝钗刚才在花丛中扑蝶和手里拿着的笛子的情景。

    从南国到北国,从家乡到花丛,最后落到宝钗的身上。

    贾珉抄出了这一首,倒也是贴切。

    从妙玉提议写诗起,贾珉就在心里暗暗地琢磨着,到底抄那一首合适。想来想去,决定就抄这一首了。

    此前,贾蓉等给他造舆论,说他的诗词都是抄的。贾珉虽然不怕别人来考较,但是,对于这些言论,毕竟还是反感的。

    他自己又不好直接出面辟谣,于是就想着,最好有人出来帮他洗地。

    想来想去也没有合适的人,正好宝钗来了,就把主意打到了宝钗的身上。

    到现在为止,贾珉一共做了《咏鸭》、《咏花》、《子夜歌》、《虞美人》和《相见欢》这五首诗词。

    前三首是在野渡居写的,《虞美人》是在美月楼写的,《相见欢》是在铁槛寺写的。没有一首是在贾府或者是当着贾府中人的面儿写的。

    虽然贾蓉他们抹黑贾珉没有什么事实依据,但是,这种情况,也确实能够给谣言留些一下想象的空间。

    宝钗不是贾府中人,在贾珉和贾府之间,处于一个中立的地位。

    但是,恰恰是这种中立的地位,可能让宝钗的话,更具有说服力。

    如果宝钗承认了贾珉的才华,并出来为贾珉洗地,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击破那些谣传。

    辟谣不是最终目的,只要让人们了解到,这些谣言是假的,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这些谣言是贾蓉和王熙凤为了某种目的,故意传播出来的。

    加上都知道贾蓉跟贾珉有仇,自然就会想到,这是贾蓉在故意抹黑贾珉。

    贾府一向以诗书簪缨之家自诩,出了一个天下闻名的诗词大家,本来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儿。现在自己家里人却出来抹黑,自然是大失体面的。

    这种极可能成为别人眼里笑话的事儿,无论是贾母、贾政,都是难以容忍的。

    再等到机会成熟,贾珉在众人面前再露一手,就是他对贾蓉进行清算的时候了。

    所以,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就在这不经意中,贾珉的反击已经开始了。

    贾珉固然知道宝钗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但是,他也相信,自己的这种战略性安排,宝钗是看不出来的。

    宝钗的见识再高,毕竟要受时代的局限。跟贾珉前世的经验和见识,还是比不了的。

    贾珉对宝钗的优势,还在于他是知道红楼的故事的。红楼世界的发展轨迹和人物命运,他是清楚的。他们每个人下一步想做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宝钗再聪明,也没有贾珉的这种预见性。

    雄鸟在求爱时,总是愿意向雌鸟展示自己漂亮的羽毛。这首词,也是贾珉在向宝钗展示自己的才情。

    虽然他也不认为靠几首词就能征服宝钗,但是,至少也可以在宝钗的心里,打下一个楔子,种下一粒种子。

    在适当的时候,这粒种子,就会生根,发芽,结果。

    对于宝钗这种意志坚定,目的明确的人来说,是需要耐心的。指望一下子就让她接受自己,是不现实的。

    其实,这样的宅斗方式,贾珉是不喜欢的。

    作为一个兵王,他喜欢的是那种敌我分明,在战场上斗智斗勇,快意恩仇的战斗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