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而不发

    戴权走了,胡一道总算是松了口气。

    整个上午,贾珉除了到外面看了两趟卖酒的进度外,一直就呆在酒坊内廷,跟黄西德等人在一起聊天儿。

    见贾珉对卖酒的事儿似乎一点儿也不担心,黄西德等人倒是颇感奇怪。

    其实,他们的担心完全就是多余的。

    整个过程,都是贾珉一手策划的,胡一道,宋掌柜,赵半城完全就是按照他的剧本在演的。

    这样的仪式,在他的前世屡见不鲜,根本都不用现学,拿过来就卖,准备工作做得如此之足,岂有不成功之理?

    午宴还是在美月楼举行的。

    贾珉、赵半城、黄西德、胡一道,宋掌柜以及晋商,徽商和浙商在帝都的代表一共10人,外加上谷盼盼,都参加了宴会。

    因为没有文人,都是商人,所以,也就没有作诗什么的道道儿。

    这年头,商人的地位低,文人是瞧不起的。他们瞧不起商人身上的铜臭味儿。不过,私下里,商人也是瞧不起文人的,他们瞧不起文人身上的穷酸劲儿。

    谷盼盼本来还对贾珉有些兴趣,但是,一听他自称不识字,也就对他冷淡了起来。

    贾珉也不在乎,心道:你当歌妓就好好地当你的歌妓,成天鼓捣那些诗啊、词啊的干什么?就因为我说不识字,你就瞧不起我?

    若是哪天把李煜的词抄出来,岂不吓坏你?你还不后悔死?

    回到胡家酒坊,就跟赵半城。黄西德等六个人签订了高度酒的技术转让和国公酒的品牌使用合同。

    他们可以使用国公酒的牌子,随后将派人到野渡居去学习技术。

    此前,条款已经谈好了。关于技术的事儿,他们没有什么争议,问题主要在于品牌的使用上。

    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什么商标和知识产权的概念,为此,贾珉跟他们可是没少费口舌。最后,他以终止谈判相威胁,才迫使他们答应了条款。

    技术转让,是每家8000两银子,一共6家,付给贾珉48000两,品牌转让,是5000两银子,也是6家,一共30000两。

    这78000两银子,才是贾珉此次的主要收入。至于卖酒的钱,不过是个广告,毛毛雨而已。

    那笔钱是他的公开收入,这笔钱,就是他的私房钱了。除了他自己,连平儿、焦利都没告诉。

    不是他不相信他们,实在是他们现在太菜鸟,根本守不住秘密。冷不丁地出现这么一大笔钱,怕他们承受不了。

    这几个家伙,现在根本算不上个团队,只是个团伙儿而已。

    把造酒的技术和品牌都卖了,以后在这个项目上不就挣不着钱了吗?

    当然不是。

    首先,野渡居的酒坊还可以继续生产,但是,产品却要经过胡家酒坊来经销。

    这既是贾珉跟胡一道的约定,也是为了控制利润的最终流向。

    贾珉打算把野渡居的酒坊利润全都交到贾府的银库里。只有通过胡家酒坊这个渠道,才能保证钱直接流入贾府银库。否则,以贾琏、贾蓉、王熙凤、赖大这些二师兄们,十有bā • jiǔ ,钱都叫他们贪了,至于官中的,不亏本,就算谢天谢地了。

    其次,造酒的事儿,贾珉准备进行下一个计划。

    技术还是那个技术,工艺还是那个工艺,产品还是那个产品。只是设备变了,市场变了。

    其实,就是现在这套设备的小型化。把现在的这种大型的商业设备,变成小型的家庭造酒设备。一次投料七八斤,出个几斤酒,供家庭自己饮用,当然,若是愿意,卖给左邻右舍也行。

    把造价控制在几两银子内,到时候,再卖技术,卖代理权,卖商业模式。

    这个做完了,还可以搞些保健酒、年份酒什么的,新花样层出不穷,总是一骑绝尘,叫他们提拎着裤子也撵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