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飓风行动3

        内贾德朝司机招了招手,两人跳上车,厢式货车驶离码头。

    半个小时之前,这辆厢式货车进入了码头装卸区,装卸工人把生活物资装上车,包括新鲜蔬菜什么的。内贾德掐着时间,催促着工人,总算是能够赶在时间节点之前完事,从码头开走。

    他不止一次地抱怨,现在的工人不但要求的薪水高了,而且动作还慢了许多。不过他不打算丢了这个肥差,一周一趟往基地送生活物资,倒是比那些天天营业的店铺赚的都要多。

    时间是规定的,路线是规定的,每到一个节点,都要向基地的值班室报告,并且车上装有GPS定位装置,基地值班室可以实时地掌握运输生活物资的车辆的具体位置。

    过了旅游区和非旅游区之间的关卡往前开了不到五百米,一声爆响,厢式货车轻轻一震,方向猛地有些跑偏。

    司机说,“爆胎了。”

    车子停下,两人下车查看,右前轮整个瘪了,一点气压都没有,仔细一看,扎了什么尖锐的物体。

    内贾德无奈,让司机抓紧更换备胎,随即给基地值班室打电话报告情况。他不是基地内部的人,而是与蜘蛛基地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的生意人。尽管如此,他也是要完全按照蜘蛛基地的要求来,否则是无法获得如此丰厚的报酬的。

    作为一名伊朗人,在东南亚这边谋生,内贾德比其他人更加的不容易。

    司机用千斤顶顶在大梁上,开始往上把车辆抬高。内贾德左右看了一眼,从工具箱里找出一把扳手,走到司机身后,抡起扳手就照着司机的后脑砸了下去。司机一声不吭的就倒在地上,头破血流,颅骨都被砸穿了。

    刘卫红和李牧从树林地钻出来,跟在他们身后的是飓风突击队的突击组人员,还有一名协助刘卫红控制码头的特工。

    但见他们全部是户外运动装备,加挂了防弹衣、战术背心、快枪套,背着战术背包,脖子上挂着枪背带,喉式话麦全部武装上身,肩膀上斜绑着单兵电台。活脱脱的一副雇佣兵打扮,使用的武器都五花八门。

    李凤翔和孙璐璐去把昏迷不醒的司机抬到树林里放好。内贾德此时已经跑过去打开了车厢的尾门,飓风突击队突击组鱼贯跳进去。

    这边,那名特工帮着渠祥振把备用轮胎换上去,飞快收拾起工具,跟着钻进了车厢里。

    内贾德和刘卫红对视一眼点点头,刘卫红上了驾驶座,内贾德还是坐在副驾驶那里。看了看时间,内贾德向蜘蛛基地报告称,备用轮胎更换完毕,现在继续前往基地。

    基地值班室没有丝毫怀疑,汽车爆胎这种事情之前不是没有遇到过。本来海岛上的公路路况就很差,之前的多次武装冲突留下的弹片弹壳之类的玩意儿,都是很容易造成行驶中的车辆爆胎的因素。

    车厢里有李牧、孙璐璐、李凤翔以及渠祥振,他们都是突击组成员,因此需要潜入基地。路剑波和林静从另一个方向潜入,基本上是沿着前面抵近侦察的路线靠近蜘蛛基地,路剑波要上山,林静则要占据既定的制高点为突击组提供远程火力支援,他最终选择的是一挺巴雷特公司生产的.7毫米远程大口径狙击步枪,放弃了射程和威力有限的M24型7.62毫米狙击步枪。

    在进行超过三百米距离的狙击时,12.7毫米口径子弹有更好的弹道稳定性,弹道稳定就意味着精度稳定。通常情况下,精确狙击的距离不会超过三百米。在实战中,超远距离狙击很难出现。任何一名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狙击手都会被告知,在一定的基础条件之下,尽量缩短与目标的距离。

    上千米的远程狙击要么出现在极个别战例,要么就是出现在故事当中。赫赫有名的枪王何香梅(谐音),最远的狙击距离是六百米,使用的是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这已经达到了88狙的极限。当时的环境条件非常好,射击条件非常好,因此成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