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冠礼

    中平二年,即185年的二月,洛阳皇宫发生一起大火,南宫被毁,十常侍趁机向灵帝进言,增加赋税以修建被烧毁的南宫,灵帝下诏,不仅增加赋税,还要各州进献木材石文,各州各郡刺史太守都需缴纳钱银。

    一时间,刚刚恢复太平的天下再次怨声四起,百姓苦不堪言,不少地方再次出现叛乱,就连益州交趾这些偏远地区都有百姓揭竿而起,更何况是刚刚经过黄巾之乱的中原地区,不少的黄巾军趁此死灰复燃,聚众而起。

    朝中群臣苦谏无用,还惹的灵帝大发雷霆,将谏议大夫刘陶,司徒陈眈革职下狱,一时间无人再敢劝谏,而刘陶与陈眈下狱不久之后,便病死在狱中,十常侍以及部分官员从中为奸,趁机大势敛财。

    灵帝为了敛财,犹如疯了一般,居然将三公之位明码标价,一位一千万,时有幽州涿郡名士崔烈,任廷尉,得知消息后,通过灵帝奶娘关系,用五百万买的司徒一职,崔烈,字威考,本来素有名声,但是待其用钱买的司徒之位时,瞬间声名狼藉,为士人所不齿。

    崔烈幼子便是诸葛亮好友崔钧崔州平,便是在刘备第一顾茅庐时返回路上遇到的那位,与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徐庶徐元直并称诸葛四友,后来其他三人都有一番建树,只有这位崔州平早亡,让人不甚唏嘘。

    虽然朝堂上发生那么多的大事,但对于远在幽州的李风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因为现在以李风的身份,以及卢植在朝堂的地位,这涿郡太守也不会把主意打到李家身上,所以现在李风的生活过的很是写意。

    开春之际,李风征得父亲李成同意,再次招募护卫一百余人,筹够六百之数,之后李风将这六百人分成三队,因是家中护院,不敢称军,一队两百人,分有典韦、张飞、赵云三人统领,在城外日夜训练。

    时间来到六月,天气日渐炎热,早在两个多月之前,李风便过了十三岁的生日,而在古代,十三岁已经到了可以行冠礼的年纪,再加上李风在他们父母眼中自小聪慧早熟,行事条纹有理。

    而且最为重要的事,李风早已经与李成讲过,再过数月,将会再次离开家中前往各处游学,虽然李成心中不舍,但是儿子有此志向,还是十分支持,便写信与兄长卢植商议,为李风行冠礼。

    数月之前,何进为了笼络人心,征辟海内大儒郑玄,郑玄,字康成,曾经师从马荣,与卢植在同窗好友,后因党禁之祸,遭灵帝禁锢,这一禁便是十三年之久,最终因黄巾之乱灵帝解除党禁,郑玄才得以自由。

    郑玄因无仕途之心,数次拒绝,何进大怒,下令州县即使押也要押着郑玄来洛阳,无奈之下,郑玄只能前来洛阳,出入洛阳时,何进为了表现自己礼贤下士,待郑玄甚候,但是郑玄不为所动,最终在几个好友的帮助下,逃离了洛阳。

    而正在此时卢植收到李成来信,准备为李风行冠礼,卢植便马上想到自己这位同窗好友,于是卢植马上修书一封,让下人出城赶上郑玄,希望他能前往涿郡为自己义子行冠,而郑玄收到信后,自然一口答应。

    待下人带回郑玄答应的消息后,卢植便马上回信李成,将所有事情告知李成,李家本不是什么望族大族,自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上一代更是没有什么长辈,得卢植书信后,自然一口答应,郑玄之名,即使远在幽州也是有所耳闻,哪有不答应之理。

    此后,李成便一面准备李风行冠礼必备之物,一面等待郑玄的到来,如此过去一个多月,郑玄终于到达涿郡,郑玄到达之后,李成马上让人卜筮吉日,最终定在六月十六这一天,而李风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

    这一日,李府热闹非凡,与李成相熟的好友几乎都有前来,李成穿着正式,将自己的好友一位位的应进府来,安坐在正厅之中,此时的郑玄,身穿如今正统儒服,头戴冠帽,浑身上下修饰的整整齐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