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之后

    当然,这和这两家公司员工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至于手机和家电之外的产品,江辉觉得可以考虑留下一些特色的东西,比如说摄像机业务和投影仪业务。

    三洋是做过数码相机和高端摄像机的,像是数码相机,在智能手机的冲击之下,注定是为走向没落了,这些可以早点卖个好价钱,但是高端的摄像机,那是一直很有市场的,也是光辉影视和光辉无人机非常需要的,所以江辉打算保留。

    至于江辉收购三洋的时候最在乎的新能源相关业务,特别是电池和电机以及半导体,这是一定要保留的,要知道光辉芯片可是刚刚注册成立没几天呢,虽然从台积电挖了一批员工,但是离最终的需求还有很远,现在三洋半导体部门合并进去,那是最合适不过了。

    三洋半导体业务在后世并不知名,其实并不是三洋半导体技术差的原因,只能说是三洋的命不好。

    三洋一直有涉足半导体产业,尤其充电池领域硕果累累,在收购东芝镍氢电池业务后,稳坐世界第一的充电池生产商宝座,巅峰时期的三洋拥有60%的全球镍氢充电池份额。

    三洋的充电池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旗下的“大红袍”和NC-MR58S均刷新过单节电池容量记录,之后推出的爱乐普品牌电池大幅改善了镍氢电池自放电速度快的缺点,拥有长期储存,低记忆效应、高寿命以及环保科回收等等优点,是充电池的标杆。

    为了自己集团的业务发展,三洋在半导体方面也是很舍得投入的,在岛国建设了好几家半导体工厂。但是,2004年的一次地震成为了三洋彻底衰败的导火索,当时三洋的一家半导体工厂受灾但由于未加入保险,造成巨额损失,三洋开始背负巨额债务。

    可以说,三洋的半导体业务还真是江辉的福星呢,要是没有这个被火灾烧掉的半导体工厂,也许光辉集团就没有机会收购三洋了。

    要知道,一个半导体工厂,随随便便也是价值十几亿美金,甚至几十亿美金的,这么大的投入,还没有产出就没了,哪里是已经在走下坡路的三洋受的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