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计划

    “三洋现在的业务涉及的太广了,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泛滥,完成三洋的股权交接之后,我们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分拆掉一些没有意义的事业部。”

    三洋从电灯起步,已涉及音响、信息通讯、家用电器、商用机械、电子部品、电池、生物制药等众多领域。而在每个领域,又有许多种类的产品,就医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家用电器方面,三洋从洗衣机、冰箱到电视,基本上各种家电都有生产。

    对于光辉集团来说,像是家用电器这些部门,留下啦的意义非常低,反倒是国内海尔、美的之类的企业应该对他非常感兴趣。

    把这些光辉集团不感兴趣,但是其他天朝企业很有想法的部门剥离出来,卖上一个合适的价格,说不准光辉集团还能挣上一笔钱。

    像是三洋的洗衣机,后世就被卖给了海尔。

    其实海尔和三洋,还是很有渊源的,这个事情要从九十年代说起,这也是三洋犯得一个比较让大家诟病的错误吧。

    当时的三洋洗衣机占了岛国大半的市场,但是,由于岛国几大家电量贩店进场费要求过高,三洋在一气之下,自建销售网络,并与家电量贩店拼价格。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维护低价销售,三洋在90年代后期开始把一部分洗衣机和电冰箱的生产委托给天朝的冰箱集团,其中海尔是最主要的合作方。

    海尔在三洋的技术支持下,生产出了合格的“三洋牌”产品。结果是,海尔因此获得了飞速发展的良机,而三洋因为产品打上了“天朝制造”而身价大跌。

    三洋应该是岛国跨国电器企业中第一家把产品委托给天朝加工的企业,但是,三洋显然是吃“螃蟹”过早。“

    90年代与现在不一样,那是日熬过人对于天朝制造的概念,就是垃圾货。所以,虽然实现了低价格销售,但是三洋因此在岛国社会被刻上了便宜货的烙印。这也算是三洋走上失败不归路原因之一。

    不过,对于江辉来说,得感谢三洋的这些失败,要不然就不会有光辉集团现在什么事情了。

    (本章完)